-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企业知识的性质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容提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知识进行了划分。企业的技术性知识、管理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个人知识和共有知识构成了企业的互补性知识,而互补性知识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互补性知识也造就了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一定的情境下,企业的各种知识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得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关键词:企业知识,互补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知识的分类
按照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的分类,我们认为,企业的知识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哲学的角度和管理的角度。
1.哲学的角度
从哲学的角度,企业的知识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析:认识论的角度和本体论的角度。前者为知识的表达方式,即波兰尼(Polanyi,1962)对知识的分类: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后者主要关心知识的存在方式,即知识的携带者为个人或集体,从这个角度可以将知识分为个人知识(individualknowledge)和共有知识(collectiveknowledge)。从这两个维度出发,我们可将企业的知识分为抽象知识、蕴含性知识、编码知识、嵌入性知识。
(1)认识论角度: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人类的知识以两种不同方式存在着:能够被说出来的,即显性知识;不能够被明确表述出来的知识,即隐形知识。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知识转移和交流的可编码性和机制。显性知识是可被编码的知识。它属于Popper(1972)所讲的世界Ⅲ知识:它可以被抽象并被储存在客观世界里,在没有知识携带者(知识主体)参与的情况下,也可以被理解和共享。容易交流和转移是显性知识的主要属性。与显性知识相比,隐形知识是直觉性的和不能被明确表述出来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包括企业员工的技术专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层的领导能力和洞察能力、管理技巧和团队精神等。它属于Popper(1972)所讲的世界Ⅱ的知识,在没有知识携带者(知识主体)参与的情况下,这类知识很难被交流、理解和共享。这类知识要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知识诱导活动才能获得,这种知识是非编码的知识和程序,难以言传、难以用逻辑的语言完全表述,通过团队成员在组织结构环境中互动而获得。通常,这部分知识很难转移、复制。Polanyi(1962)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知识以隐形的方式而存在,如在实践经验中而获取的操作技能和专门技术。这类知识是行动导向的,具有个人特性,很难正式化或交流。显性知识可以独立于认知主体跨时间跨空间而转移、交流和传播,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不同之处在于,这类知识的交流和转移需要认知主体之间的密切互动和信任。
第二,这两类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方式也不同。显性知识可以通过逻辑推理生产出来,通过正规学习而获取。与显性知识相比,隐形知识只有在相关情境中通过实际经历和体验而获得,如干中学等。而且,如Nonaka(1994)所言,经验的多样性和认知主体的在特定情境中参与,是这类知识生产和积累的主要决定因素。
第三,这两类知识的可加总性和使用方式不同。显性知识可以在某一地点被加总,储存在客观物体里,且在没有认知主体参与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比较而言,隐形知识是个人性的和情境依赖的,是分布性的,不容易加总。这类知识的使用和价值的全面实现有赖于认知主体的密切参与和合作。
虽然从概念上我们可以将知识区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但实践上这两类知识不是彼此分离的。Takeuchi(1995)认为,新知识是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动态互动和组合而产生的。同样Nelson和Winter(1982)的演化企业理论假设:企业提供了其与外部经济现实进行交互而选择隐形知识或显性知识的特殊情境,然后知识被储存在企业的路径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隐形知识和不断演化着的隐形知识交互的质量将导致企业绩效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不同企业提供的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交互的能力不同,在不同企业中这两类知识的相对重要性和地位也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新知识的创造必然涉及隐形知识的使用和生产。Polanyi(1962,1966)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于个人直觉。企业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关键依赖于企业使用隐形知识、提供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交互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2)本体论维度:个人知识和共有知识。企业的知识或者存在于个人层次,或者在企业组织成员之间的共享,即企业知识的携带者为个人或组织,而组织又可以分为团队、企业和网络。个人知识,是存在于组织成员个人头脑中的、或表现为并属于个人技能方面的企业知识。这类知识为个人所拥有,可以独立应用于特定任务或问题的解决。独立应用是这类知识的最主要特征。由于个人储存和处理信息与认知局限性,个人知识显而易见是专门性的和属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