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催化式MEMS氢气传感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催化式MEMS氢气传感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标协标准《催化式MEMS氢气传感器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标准化协会【2022】109号文件,同意立项编制《催化

式MEMS氢气传感器技术规范》,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城镇基础设施

分会暨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协会组织实施编制工作。标准编制组结构完

善,规模适度充实,参编者来自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

司、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和尘自

仪(嘉兴)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芯镁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石油

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

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市乐家电

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凯迈(洛阳)气源有

限公司、苏州慧闻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北立传感器技术(武汉)有限

公司共计13家行业内单位,均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参编者都曾参

与过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写。

1.2编制背景和目标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在我国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

下,氢能源已经成为清洁、低碳、高效、可持续的二次能源。然而,

随着氢从工业应用向能源应用的转变,氢的应用规模、应用场景和受

众都极大扩展,从上游制氢、中游储氢运氢到下游用氢,整个产业链

1

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氢气的特殊性质,涉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氢气泄

漏,当氢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微小能量的点火源即可引发燃烧、爆

炸等事故,从而造成安全事故。根据国际氢能源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

世界氢能占比18%,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

业白皮书》中预测到2050年中国氢能源比例将达到10%。氢能的广

泛应用使得氢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全球

范围内发生了多起涉及到氢能制储运加等各个环节的爆炸事故,大部

分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氢气的泄漏,这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涉氢

的场景,如加氢站、制氢站和氢燃料电池系统等,氢气泄漏的快速监

测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是防止氢气泄漏事故进一步发展为燃烧爆炸

等严重事故的必要手段,因此通过快速准确可靠的氢气传感器对氢气

泄漏进行实时监测成为氢安全的必要环节。

国内氢气作为能源规模化利用起步较晚,氢气传感器整体技术水

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已有关于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相关国家

标准正在实施,但氢气与其他可燃气体之间存在较大的理化性质差

异,主要表现在扩散速度极快,可燃范围广,点火能低等,现有的可

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在氢能设施中的应用效果较差,目前还没有一套针

对性的氢气传感器标准体系,难以满足氢能行业安全发展对氢气传感

器的需要。

本标准将为氢气传感器生产制造商和使用方提供依据,有助于氢

气传感器设计、制造、使用等工作的开展,对于推动氢气传感器在涉

2

氢领域的安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标准研究工作和成果将在

国际上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提升我国标准制定工作的影响力。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立项阶段(2021.10-12)

(1)2021年10月,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交立项申请。

(2)2021年12月,召开立项论证会。

1.3.2准备阶段(2022.5-11)

(1)成立编制组:按照参加编制标准的条件,通过和有关单位

协商,落实标准的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员。

(2)编制工作大纲(草案)。

(3)召开编制组工作会议(启动会):2022年5月6日中国标

准化协会城镇基础设施分会通过腾讯会议(会议号:509-498-107)

组织召开了《催化式MEMS氢气传感器技术规范》启动会暨第一次

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条文内容、需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编制组成员对编制工作进行了讨论,确定了工

作分工和进度安排(分工见表1)。

表1:编制组分工

章节承担小组组长单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