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都是豪放词派代表。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读小序,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把酒问青天:持、端着。
2.今夕是何年:夜晚。
3.高处不胜寒:禁得住,承受得了。;明月什么时候才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乘一缕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经受不住那缥缈高空的寒冷。(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天上哪里???得上人世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词人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生有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月亮有阴晦、明亮、合圆、亏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远离千里的亲人都身体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
上阕:写望月问天,写作者在“天上”(出世)、“人间”(入世)之间的徘徊、矛盾。
下阕:写对月怀人,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以及他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作者的情感变化:
(1)赞美向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徘徊矛盾(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乐观旷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4)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阕最富有哲理且自我安慰的句子是哪几句?说说你的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这句话将人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表明人生有欢聚,也会有离别,要有豁达的胸襟。;名句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相隔千里的亲人都身体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达了他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胸襟。;;水调
歌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了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B.这首词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C.这首词前小序的作用是点明作词的原因,领起全篇。
D.作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