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PAGE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B
D
A
C
B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D
A
C
D
B
1.【考点】华夏认同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陆浑戎是原居于西北的游牧民族,数量众多的春秋时期的陆浑戎墓葬群中,出现大量的华夏礼乐文化风格的成套青铜器及礼器等,反映了游牧民族对于华夏文化的尊崇,说明华夏文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故选C。材料未涉及政治秩序及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AD项;陪葬品中有动物头蹄,保留了游牧民族自身习俗,B项错误。
【答案】C
2.【考点】秦汉时期的农田水利
【解析】依据材料“用事者争言水利……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可知,汉武帝时期,朝廷对水利工程非常重视,水利灌溉设施数量众多,国家疆域辽阔水利工程遍及各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国家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央权威的加强,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对商业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自然灾害状况,排除B项;铁犁牛耕的发展是推动水利兴修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答案】D
3.【考点】魏晋时期佛教的发展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佛教造像中的菩提树以灵芝为原型,说明了佛教适应中国文化的氛围,反映了佛教发展的本土化趋势,故选B。材料未涉及道教吸收融合佛教的特征,未体现相互融合的趋势,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官方态度及雕塑技术水平,排除CD项。
【答案】B
4.【考点】唐代的手工业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代长沙窑瓷器注重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瓷器上题有作坊名、产品赞美、为其他产品代言等广告词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制瓷业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商业意识,故选D。材料未反映长沙窑瓷器的销售对象和范围,也没有涉及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对比,排除AB项;仅从长沙一个地方的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不能推知南方经济实力增强,排除C项。
【答案】D
5.【考点】宋代传统儒学的复兴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士大夫提倡“文以载道”,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意识凸显,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唐宋时期复兴儒学的古文运动以及理学的兴起相关,故选A。文风的变化不能判断社会矛盾是否尖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崇文抑武”,排除C项;世俗文化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价值观,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6.【考点】明清的法律与教化
【解析】材料所述,明代有“严禁小秤交易”的禁令,对违反这一禁令的市民进行处罚时,考虑到该禁令还没有张榜公示,老百姓还未熟悉相关的规定就进行处罚是不仁义的,因而释放了违令者,由此可见,这一时期重视百姓知悉法律,重视法律宣传,故选C。材料未涉及中枢机构的决策方式,体现不出君主专制强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礼法结合的特点,《唐律疏议》的颁布代表中华法系的完备,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对民众利益的维护,排除D项。
【答案】C
7.【考点】近代企业的经营方式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上海地区的洋务企业、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招股、发行股票招募资金,采取股份制运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这体现了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故选B。材料不止是洋务企业,且材料未体现新经营方式的成效,无法说明洋务运动成效显著,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自然经济解体与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与实业救国无关,排除D项。
【答案】B
8.【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经史学家陈汉章自编讲义,将西方科技统统考证为先秦诸子的旧物,并解释说自己的本意是要打破当时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颓风,重塑文化自信,故选A。B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A
9.【考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根据《延安颂》的歌词“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结合1938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延安颂》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团结抗战的坚定态度,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宣传到全国,吸引“数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故选A项。材料没有提及中国战场在国际上的地位,排除B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C项;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与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
【答案】A
10.【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解析】1952年,新中国发起、筹备并成功在京召开了亚太和会,一方面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的和平意愿,使敌对势力制造的中国“好战”谣言不攻自破;另一方面是新中国向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一个契机,中国以东道主身份掌握议事内容和规则的主导权,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故选C项。与会国家并非都是“睦邻”国家,排除A项;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材料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
【答案】C
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7T 5061-2016国家标准图集.pdf
- 7138【数学】Word版-2024届新高考I卷-数学试题.docx
- 7138【语文】Word版-2024届新高考I卷高考真题-语文答案.docx
- YJK模型导入资料.pptx
- 7142【地理】Word版-湖北省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试题.docx
- 7144【政治】Word版-山西省2024年全国高考真题新课标卷-政治试题.docx
- 6640【地理】Word版-湖北省宜荆荆2024届高三下学期五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答案.docx
- 6640【化学】Word版-湖北省宜荆荆2024届高三下学期五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答案.docx
- 6640【历史】Word版-湖北省宜荆荆2024届高三下学期五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答案.docx
- 6640【生物】Word版-湖北省宜荆荆2024届高三下学期五月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