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习任务一理解意象(2)本文中有哪些意象?试着理解其内涵。1.杨花——杨花无根无蒂,像游子一样漂泊无定。所以常借杨花表达离恨哀思。2.子规——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人们常借杜鹃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3.月亮——古人喜欢望月怀远,把月看成通情达意的使者诉说情思。学习任务一概括主旨(3)概括主旨诗歌从描绘暮春景象入手,烘托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学习任务二学习《天净沙·秋思》1.朗读指导,体会这首小令的情思.(1)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初步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押“a”韵,感情基调为忧愁、悲苦。2.再读诗歌,疏通大意。(1)解说题目“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二字暗含游子的思乡情绪。(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诗歌。干枯的藤蔓,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在西方落下,悲伤到极点的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学习任务二赏析诗歌3.研读诗文,赏析具体内容(1)这首元曲描写了哪些景?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前四句描写,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作用:①寓情于景,渲染悲凉的气氛;②为下文作者抒发孤寂、愁苦、思乡之情作铺垫;③最后一句,用“断肠人”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2)从炼字角度赏析“古道西风瘦马”。“瘦”字,本写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间接地表现了人的瘦弱和清贫,以及旅途的艰辛。从侧面表现出游子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3)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诗歌】4.分析诗歌意象,感悟诗歌意境。(1)诗歌中的意象有怎样的含义?请举例分析。【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增添悲凉的气氛。【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凝重的悲凉色彩。在此曲中,渲染了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夕阳】即斜阳、落日,一般带有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的情感色彩,往往寄托了游子、思妇、壮士的思乡怀古之情。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本诗体裁为汉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原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指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原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指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赏析诗歌】(2)从写作手法角度分析诗句,感悟诗歌意境。(1)白描:前三句描绘了凄清、悲凉、感伤之景,后两句描绘的西下夕阳和行进在天涯路上的断肠人,共同形成了一幅萧索荒凉的深秋晚景图。(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美景,在此却成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反衬出断肠人无家可归的凄苦。(3)概括主旨诗歌描绘出一幅凄清感人的天涯游子深秋漂泊图,传达出游子凄苦的心境。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节课所学的两首诗歌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助不同的景物传达个人的情感。李白借明月来抒发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及对友人的关切与安慰;马致远则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来表达游子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1.基础型作业:背诵并准确默写这两首诗歌。2.发展型作业:①完成《七彩作业》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相关习题;②任选一首诗歌,结合诗歌内容创作一幅画,让欣赏者观画而能了解诗意,感悟作者情感。板书设计学习任务一把握诗意1.结合课下注释和写作背景,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境,了解诗歌大意。东行到达碣石山,前来观看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高地挺立。岛上树木丛生,百草茂盛。萧瑟的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汹涌澎湃。太阳和月亮好像在海涛中运行;灿烂的银河也好像在海涛中闪烁光彩。学习任务一把握层意2.整体感知,划分诗歌层次,把握层意。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