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品读佳作,悟出真谛
[作文题目]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夏明作品改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赏读]
奖惩之外,理性何在?
2016·江西考生
在“一考定终身”的魔咒下,分数不仅成为学生的“命根”,也刺激着家长敏感的神经。对分数的过度崇拜,使不少家长在教育中急功近利,失去理智,进而简单地将奖惩与孩子分数的高低画上等号。如此教育,显然背离了育人的初衷。理性缺位,观念片面,又何谈教育?
奖惩之风何以盛行?家长所秉持的教育理念难脱干系。
有一类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向来优异,久而久之,他们将孩子考高分视为理所当然之事。于是,只要孩子的成绩名列前茅,他们便奉上鲜花与掌声;而如果孩子稍有失误,他们就大失所望,甚至用各种手段惩罚“不争气”的孩子。在这种奖惩思维的引导下,孩子不知不觉地被灌输了“满分即一切”的功利思想,于是乎,埋头苦读圣贤书,陷入分数的囚笼而难以自拔。
还有一类家长,他们为孩子徘徊在及格线边缘的成绩而焦虑万分。“不打不成才”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孩子不及格的成绩就是引发他们怒气的导火索;可一旦孩子领回家的是61分,他们便觉喜从天降,一改往日的冷淡态度,想方设法奖励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恐怕只惦记自己是得奖还是受罚,从来不去追问学习的真正意义。
两种观念虽来源于不同的家长,作用于不同的孩子,却暴露出家庭教育的通病——缺乏理性。徒以奖惩论教育,折射出家长教育观念的狭隘,也隐藏着诸多弊端。
君不见,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林森浩毒杀室友,北大学生吴谢宇成为弑母嫌犯,更有不少高才生因缺乏自立能力,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继续啃老……这都是“唯分数论”衍生出的恶果。
教育者们应当自问,这种简单粗暴的奖惩方式何时才能被淘汰出局?要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才,就必须铲除滋生以奖惩论教育这种观念的土壤。教育乃树德育人的千秋大业,绝不能被狭隘的“唯分数论”禁锢。所有教育者都应努力用理性给教育增加活力,使其回到育人的正轨上来。
徒有奖惩,不见理性,那么,不论孩子是考55分,还是考100分,教育本身都是不及格的;无论教育者在孩子脸上留下的是掌印,还是唇印,都是打在素质教育脸上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亮点揭秘]
这篇佳作思路清晰,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考生观点新颖,认为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是“唯分数论”的产物,都不是理性的教育,理性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才的教育,见解深刻而独到。而且,全文紧扣奖励与惩罚来行文,分析两种家长行为的错误性。不仅如此,考生还能据例析理,透过生活中的现象,看清教育的本质,呼吁教育者摒弃“唯分数论”的错误观念,回归到教育的正轨上来,逻辑十分严密。综合来看,这篇文章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达到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一类文标准。
得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总分60分
专题九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要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序要合理,句子的组合与衔接、呼应要自然。连贯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全国新课标卷对本考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词语选择”“语句复位”和“排列句序”三种题型。
绝招二十五前后关联,比较语境——词语选择题虚词辨析角度
授解题绝技
[增分妙招]
虚词辨析4角度
1.辨词性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如“不止”和“不只”。“不止”是动词,做谓语;“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和其他连词组合起到连接句子的作用。
2.辨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
不同的虚词有着不同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如“对于”和“关于”,都是介词,但用法不一样,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情用“关于”;“固然”和“纵然”,都可与“但”搭配表转折,但“固然”表示的是“既成事实”,而“纵然”表示的是“假设事实”。
3.辨表达关系
不少虚词在使用中有固定的表达关系。如:①进而:表示递进关系;从而:表示目的或因果关系;②“惟其”表示因果关系,“唯有”意思是“只有”,往往和“才”搭配表示条件关系。
有些虚词可以和其他虚词组合,表达几种搭配关系,这时需结合语境来选择。如“不但”与“而且、反而”都能搭配,但表达关系不一样。“不但……而且……”是表示“正”进一步,而“不但……反而……”则表示“反”进一步。
4.辨语气
主要是针对表示语气的副词或助词而言的。如“不免”和“未免”,“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典例剖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