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历史复习: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含解析.docVIP

高考历史复习: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017·济宁市高三模拟)

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美]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6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中“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得出是英、法、美与德国的矛盾;从材料中“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得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推动;根据材料中“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得出民众的爱国主义因素。

(2)结合第(1)问中的导致战争的因素,对应回答,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答案:(1)原因:从国际关系看,英、法、美与德国矛盾激化;从制度看,资本主义自身具有扩张性;从国内民众看,激进爱国主义情绪的煽动。

(2)启示: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警惕军国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外交,理性爱国。

2.(201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联考)

材料一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序幕拉开。英法联军一如既往地采用对敌人的防御工事进行毁灭性炮击的古典战术。在德国人称之为“钢铁熔铸的7天7夜”里,英法联军共发射了150万发炮弹,这一数字,竟是战前英国一年生产量的总和,但德国人未被击溃。战至7月10日,英军已付出了10万多人的巨大伤亡,法国也不敢孤军深入,整个索姆河一线形成了拉锯战式的胶着状态。

材料二9月15日清晨,英国在浓雾的掩护下起用坦克。它碾毁机枪阵地,越过战壕,冲破铁丝网,将工事压得支离破碎。一举突破了德军5公里的防线。然而,好景不长。刚刚进入10月份,索姆河地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连绵的秋雨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弹坑和堑壕里全是积水,低地更是一片沼泽,重炮和其他的重型武器陷在泥潭里。11月8日,交战双方的指挥官们终于沮丧地下达了停止交战的命令。至此,历时4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的索姆河战役宣告结束。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李德·哈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1916年6—11月索姆河战役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陷入僵持乃至“停止交战”的主要因素。(9分)

解析:(1)根据“历时4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得出战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投入人数多;根据“英军已付出了10万多人的巨大伤亡”得出伤亡惨重;根据“英国在浓雾的掩护下起用坦克……一举突破了德军5公里的防线”得出使用新式武器,一度取得较大战果。

(2)根据“英法联军一如既往地采用对敌人的防御工事进行毁灭性炮击的古典战术”得出英法战术缺乏创新;根据“在德国人称之为‘钢铁熔铸的7天7夜’里……德国人未被击溃”得出德国军队战斗力较强;根据“索姆河地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重炮和其他的重型武器陷在泥潭里”得出恶劣的自然条件。

答案:(1)特点:战役规模大,投入人数多;持续时间长,陷入长期胶着拉锯战状态,伤亡惨重;使用新式武器,一度取得较大战果。

(2)因素:恶劣的自然条件;英法缺乏有效配合;战术缺乏创新;德国军队战斗力较强。

3.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同英国一道,日美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倡导者,而在30年代前半期,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真正的冲突,因为日本能做到在中国粗暴行事而不招致他国的联合反对。但从30年代中期开始,大国关系逐渐重组,中国得以不再孤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接二连三地获得外部大国的帮助。到30年代末,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松散的同盟,各国都想遏制日本的推进。可以说,这是一个改造过的华盛顿体系,剔除了日本,加入了苏联。为此,日本试图将苏联从“协作国”中分离,并与德、意结成牢固的同盟。

——据[美]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

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体系变化

文档评论(0)

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23456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