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诵文言名篇,咏士子精神——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诵文言名篇,咏士子精神——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诵文言名篇,咏士子精神——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确定主题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的词人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取情感的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同时学习本单元要注重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情感,并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还要注意在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用法;以诵读的方式体会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2.了解古代诗文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对比、用典等,体会这些方式在作品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学习本单元的经典作品,汲取思想精华,能够立足当代社会,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与坚守。

核心任务

分享独特感悟

对于个人来说,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与坚守。学完本单元,相信你肯定收获了一些独特的感悟,未来的自己也会感谢现在认真求学的你。请你结合单元学习收获,给未来的自己的写一封信。可以畅谈自己对人生挑战的“选择与坚守”或倾吐自己的成长期许,600字左右。

学情分析

首先,在文言文学习上,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做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同时,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较为浓厚,愿意探究文章背后的写作背景、文史知识和思想内涵。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内容学习上,文言文单篇讲解偏多,单元内多篇文本之间的联系少;在主题理解上,对文言文的理解浮于表面,很少进行主旨上的深度思考。因此,我们用大单元整合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此外,在词作学习上,学生还较为陌生,可以通过掌握鉴赏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以期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和素养。

学习过程

1

第一课段:单元导读课(1课时)

任务一:初读诗文,读准字音:1.初读本单元的三篇文言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记录下初读时未能理解的字词和自己的问题。2.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节奏清楚。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查阅资料书,了解文章作者相关背景信息或是文章出处信息。

2

第二课段:单篇精读课(6课时)

第一课时???《鱼我所欲也》单篇精读

任务一:疏通文意,体会文风

1.学生朗读课文。

2.画出句中停顿。

任务二:理清层次,把握论证

1.解读第1段,理清论证层次。

默读第1段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这样提出观点有什么好处?

(2)作者是如何通过说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心”的内涵。你是如何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何作用?

2.解读第2段,理清其论证层次。

默读笫2段,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此段用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论证?这些事例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

(2)再为文章提供几则可以论证“舍生取义”观点的事例。

(3)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画出本文的论证结构图。

(3)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

第二课时?《鱼我所欲也》单篇精读

任务一:赏读,学习说理艺术

1.对比研读,说说改句与原句的区别,把握本文论述风格。

(1)第一组:

原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改句:生、义,皆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第二组:

原句: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改句: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

2.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比喻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第三课时?《唐雎不辱使命》

任务一:自读文本,了解文章大意

1.解题。

结合课文注释,说说课文标题的意思。

2.学生交流,了解《战国策》和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3.朗读文本,把握文中对话。

(1)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学生在全班展示读,师生一起纠错后,全班齐读。

(2)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说话语气。

①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角色:旁白、安陵君、秦王、唐雎。

任务二:概括文意,梳理情节

1.整理文中实词和虚词。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常用虚词”整理文中实词和虚词。小组梳理后,老师小结。

2.概括文意。

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梳理情节。

思考:唐睢的使命因何而起?他是如何完成使命,折服秦王的?

第四课时?《唐雎不辱使命》单篇精读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