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行为经济学损失厌恶实验报告 .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行为经济学损失厌恶实验报告

近年来,随着金融学研究领域的日益微观化以及行为金融学作为

新金融学分支的出现和兴起,投资者非完全理性和投资者心理成为

构成行为金融理论微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投资者心理和

行为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当前资本市场上出现的难以用

传统金融理论加以解释的市场异象,也是探讨资本市场有效性,改

进并完善当前市场规则和交易规则,帮助投资者克服心理偏差,进

行有效投资并形成成熟投资风格的重要途径。

国外已有大量关于投资者心理偏差和行为的研究成果,然而,

当“近视损失厌恶”作为可以用于解释资本市场股权溢价的一种心

理偏差出现时,却没有任何心理方面的证据支持,这也已经引起国

外诸多学者的重视,但是在国内有关投资行为和心理偏差的研究中,

则很少提及这一方面,更没有相应的深入研究。

本文以我国“损失厌恶”的存在性为研究对象,以部分财经类专

业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和实验对象,验证了“损失厌恶”这一心理

现象在我国投资者中的存在性,从理论上对“损失厌恶”的性质和

影响加以剖析,又通过调查问卷和经济学实验相结合的办法,对这一

群体所体现出的近视损失厌恶心理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弥补了我国

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空白,指导我国投资者投资实践,理解我国资本市

场异象具有重要意义。

2.损失厌恶的含义及特征

2.1损失厌恶的概念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损失厌恶”是TverskyKahneman(1979)中提出的展望理论中

描述投资者风险决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提出后受到广泛重视。根据

Kahneman和Tversky在论文中提出的期望理论,人们面对相同情景

的反应取决于他的盈利状态或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人们面对同

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他们更为痛苦,而盈利时却没

有那么快乐。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是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

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

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

险寻求。

2.2损失厌恶的特征

“损失厌恶”作为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引申出的投资

心理现象,有以下特征:

(1)损失回避投资者通过现值财富与参考点的差异进行决策,

参考点是投资者用于和当前投资者状态加以比较以确认是否损失或

盈利及其程度的变量。

(2)投资者对于财富损失的敏感性大于盈利。

(3)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随着盈亏变化而变化。盈利之后遭受

损失带来的痛苦通常较小,损失之后损失带来的痛苦则会高于相等

盈利的水平,此时投资者则会表现出加倍的损失厌恶。

3.研究过程

为验证分析“损失厌恶”这一心理现象在现实投资者中的存在

情况。本文以本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特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分析,基于不同的设定场景,总共设计问题14个,得到有效问卷填

写共45份,以下对问卷问题及选项的设计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4.1研究总结

通过该份问卷调查分析可知,“损失厌恶”心理的确存在。

1.参与者存在损失厌恶心理。

2.参与者在认知层面上可以表现得比较理性,但是在实际投资

决策中,难以摆脱清晰的影响。

文档评论(0)

131****8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