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古诗词PPT.pptx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古诗词PPT.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目录

诗人生平

诗词内容

诗人典故

诗词赏析

第一部分

诗人生平

诗人生平

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5月28日,在山东历城长大。他的爷爷辛赞先后做过谯县和开封等地的地方守令,是当地的一位颇有名望的人物。辛弃疾少年时期,辛赞曾在亳州做县令,当地有一位名叫刘瞻的诗人,长于作田园诗,在当地颇负一些声名。

辛赞便让辛弃疾拜他为师,接受了他的教导。这一阶段,辛弃疾广泛地接触和学习了儒家的各种经典并习诗作文,受到过良好的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

诗人生平

反金报国

淳熙二年(1175年)秋,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平定茶商起义。一直到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不断调官,为仕途奔波,很少有空再思虑复国大计。

作为地方官的辛弃疾刚严果毅。他处理公事赏罚分明,担任湖北安抚使时,当地其他官员纵使部下殴打百姓,辛弃疾不官官相护,认为错在军人,因此被贬官。他还创建地方武装“飞虎军”、粮灾期间主持救荒、兴修水利工程等等,执政卓有成效。

诗人生平

步入仕途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辛弃疾名重一时。宋高宗任命作为“归正人”的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二十三岁。

不久,宋孝宗即位,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重用主战派人士张浚,进行宋室南渡以来的第一次主动北伐(参见词条“隆兴北伐”),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由于主将之间的嫉功害能,导致符离大败,随后金宋签订“隆兴和议”。

在此情况下,主和派势力又占了上风,但二十六岁的辛弃疾不为所动,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诗人生平

晚年生活

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建好带湖新居,并作《新居上梁文》,开始以稼轩居士自称。第二年,他真正开始了自己的退居生活,摆脱了官场的烦扰,诗歌中更多记述日常琐细。

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孝宗重新任命辛弃疾担任主管冲佑观的祠官,绍熙二年(1191年),宋光宗任命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在任期间,辛弃疾再次上书,提出应当加强荆、襄两地的军备力量(荆湖北路和襄阳地区)以便守住江南。

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遭弹劾,庆元二年(1196年),辛弃疾遭罢官。

第二部分

诗词内容

诗词内容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词内容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诗词内容

翻译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诗词内容

创作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部分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诗词赏析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染墨小店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一级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22日上传了计算机一级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