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李振声“共和国勋章”个人事迹(5篇)
2024李振声“共和国勋章”个人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李振声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李振声“共和国勋章”个人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李振声“共和国勋章”个人事迹【篇1】
李振声出生于1931年2月,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____委员。
李振声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开辟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
他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
李振声“共和国勋章”个人事迹【篇2】
李振声1931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谢村,在兄妹4人当中排行老二。
虽然家境贫寒,但重视教育的父母一直供他念书,先私塾,后学堂。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哥哥资助李振声读到高中二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李振声弟弟李永渚曾回忆,当时他们兄妹4人全在当时的光被中学上学,因为战乱,光被中学的小学部留在周村,中学部迁到了济南,他在周村读小学,李振声到济南读初中。
在弟弟李永渚的印象里,二哥很老实。李永渚曾说:“父亲去世很早,母亲在世的时候,二哥差不多每年都要回来一次,母亲去世后,他回来就比较少了,大哥生病的时候,他虽然工作繁忙,总是抽空给大哥寄钱、寄药。”李永渚说,李振声每次回来,村里人来看他,他总是两只手紧紧跟大家握着,那么亲切、自然,一点儿也没架子。
李振声读到高中二年级就辍学了,原来就想到济南托人找个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街上看到山东农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前身)的招生广告,上面提到了可以提供吃住等非常吸引人的条件,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结果考上了。李振声曾对山农大校友们说:“这样一个意外的惊喜,应该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
李振声“共和国勋章”个人事迹【篇3】
李振声,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____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
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开辟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他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
李振声“共和国勋章”个人事迹【篇4】
1951年至195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研究实习员。
1956年,从中国科学院北京遗传选种实验馆奔赴西部小镇-陕西杨陵(现为杨凌区),在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现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开始了小麦育种的研究。从此,李振声开始了在大西北31年的科研生涯。
1956年至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后改名为西北生物土壤究所)助理研究员,农业研究室副主任。
1965年至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遗传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
1979年,研制成功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麦品种小偃6号。
1983年至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
1985年至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出现了下降,李振声带领中科院农业专家组通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在黄淮海地区进行中低产田治理的建议。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的大力支持下,带领本院25个研究所的400名科技人员投入冀、鲁、豫、皖4省的农业主战场,与地方政府联合,与兄弟单位合作,开展了大规模中低产田治理工作。
李振声“共和国勋章”个人事迹【篇5】
此次授勋,无疑为农业科技领域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数据、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