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pptx

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青少年心理问题校园社区科普巡讲1

自伤的概述及界定自伤的行为表现特点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自伤的心理意义及干预自伤问题的讨论和答疑基本内容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2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自伤的概述和界定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简称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己身体,且不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可的行为。青少年较容易出现自伤行为,青春期是自伤行为的高发期,15岁时达到顶峰,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比较普遍。网络自伤现象也越来越多。3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自伤的行为表现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割伤类手腕、手臂内侧、大腿内侧等隐秘部位暴力伤害类对四肢和头部的抓、咬、烧伤、撞击等精神凌辱类故意实施一些可能会带来巨大影响的不健康行为,比如物质滥用、开快车、不恰当使用药物等自我贬损或自我惩罚行为手抓伤刀割伤撞击伤干预伤口愈合咬伤烧伤身体上雕刻针扎吞咽危险异物拽头发拧摩擦伤4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浅表/中度自伤——最常见的方式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强迫型自伤行为重复、仪式化的行为,拔毛,咬指甲偶发型自伤行为重复型自伤行为不会承认是一种自伤的习惯沉迷于自我伤害,常采用割伤或烧烫伤方式5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自伤行为的特点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较高的重复性,自伤后有痛快、放松、满足感轻中度损害无自杀动机,但存在认知缺陷故意性,是有意识的行为,但不被社会认可经历过情绪困境,自我要求高,自我评价低6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自伤者的身心特征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不喜欢或看轻自己对拒绝非常敏感有针对自己的愤怒,常逃避问题压抑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有强烈的攻击性,常被拒绝和压抑,转向攻击自身慢性焦虑,容易躁动被动的生活,不认为自己有控制生活能力7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是青少年时期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高达79%的自伤者报告有过童年期受虐待和被忽视的经历,如校园欺凌。作为快速释放负性情绪的应对方式,甚至带有冲动性质。对自己的一种惩罚,以肉体和健康伤害为代价,获得解脱。媒体传播、同伴模仿。8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自伤的心理意义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寻求来自他人的帮助与支持,获得对自身的掌控感以及减轻由此造成的心理问题。自伤者意在求生。维持一种安全的、独特的感受。感觉到自己活着,或者只是感觉到存在感,而不是感到麻木。释放、表达、传递自己的情绪感受,希望他人能够体验自己的痛苦,获得或维持对他人的影响。9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自伤问题的心理干预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1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自伤者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关系出现问题。包括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等。对关系的处理是问题修通的关键。“妈妈一骂我我就自伤,只要在手臂上一划,她就闭嘴了。”“每天我总是想把自己的手腕用刀割破,我该怎么办?”“看到血流出来的时候,似乎压力也随之一起被释放了。”10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自伤问题的心理干预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自伤行为的个案概念化个案概念化是我们的工作地图—它指导咨询的每一个阶段,通过假设帮助我们了解来访者的思考、感受和行事方式,解读潜意识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动态过程。咨询师基于来访者的资料,通过倾听成长故事,评估来访者的自我概念,形成临床假设。运用心理动力学技术不仅仅是帮助人们理解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而且要理解这些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是如何发展出来的,以及为什么会出现。211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宣教精选全文

自伤问题分析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预科普讲座创伤经历早期认知和情绪冲突与防御与他人的关系自体的发展依恋3认知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来访者最基本的问题和模式回顾来访者的成长故事问题模式和成长经历的联系12PPT课件青少年自伤问题的识别与心理干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