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稳定性评价(化妆品).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其他原料成分特殊功效化妆品,又称为药妆化妆品,其中添加的功效成分同样具有药理活性。功效成分在化妆品生产、储存、销售、使用过程中,其稳定性会受到体系pH值、温度的影响,也可能与配方中各种原料发生作用,与化妆品包装容器发生作用。其结果或在使用期间功效下降,或发生性质变异,从而带来安全隐患。第二节与化妆品制成品稳定性相关的质量要求化妆品是由多种成分复合而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其中既有水溶性成分,也有油溶性成分。油相分散于水相,称为水包油(O/W)型;反之,为油包水(W/O)型。水相与油相间存在的界面张力,使得化妆品多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趋于分层或分相,或由水包油型转为油包水型(反之亦然),或破乳;导致化妆品的使用性和适用性受到直接影响。相图分散体系的相反转与油浓度的关系图显微镜下的水包油图一、乳化类化妆品膏霜类化妆品的主要质量问题与质量指标涂在皮肤上立即消失,类似雪花,故名雪花膏。一般是硬脂酸和碱类溶液中和后生成的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基础的油/水型乳化体。雪花膏在制造、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较易发生变质现象。例如,包装时,容器或包装瓶密封不好导致的失水干缩;由于硬脂酸用量过多,或单独选用硬脂酸与碱类中和,或保湿剂用量较少,或在高温、水冷条件下乳化体被破坏,造成雪花膏在皮肤上不易涂敷均匀,俗称起面条;由于乳化剂选择不当或盐量过高,导致乳化体被破坏而分层;由于添加的香精多为醛类或酚类等不稳定物质,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变质。QB/T1857-2004润肤膏霜(2014-7-1作废)2.乳液类化妆品的主要质量问题与质量指标A.乳剂稳定性差原因1:稳定性差的乳剂在显微镜下,内相的颗粒是分散度不够的丛毛状油珠,当丛毛状相互联结扩展为较大的颗粒时(即油珠凝聚),产生了凝聚油相的上浮成稠厚浆状,在考验产品耐热的恒温箱中常易见到。控制方法:适当增加乳化剂用量,阴离子乳化剂能成为完全的双电层。此外,当蜜类中加入聚乙二醇600硬脂酸酯、聚氧乙烯胆固醇醚,这些成分能在界面膜上附着,从而改进颗粒的分散程度。乳液类化妆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油水分层、稠度增大以及颜色变黄等。A.乳剂稳定性差原因2:蜜类产品黏度低,水油两相的密度有差别。控制方法:适当增加蜜类的黏度,选择和调整水油两相的相对密度。增加连续相的黏度,加入胶质(如卡波940、941),使外相增稠。但需要保持蜜类产品在瓶中适当的流动性。B.在贮存过程中,黏度度逐渐增加原因:大量采用硬脂酸和它的衍生物作为乳化剂,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容易在储存过程中增加黏度,经过低温储存,黏度增加更为显著。控制方法:①避免采用过多硬脂酸及多元醇脂肪酯类和高碳脂肪醇;较多的低黏度白油或低熔点的异构脂肪酸酯类,最高用量可加至10%;避免大量采用熔点较高的脂肪酸酯类,如硬脂酸丁酯。C.颜色泛黄原因控制方法:取蜜类产品香精中单体香料分别加入蜜类试样中,做耐温试验。40℃恒温箱中放置15-30d,观察蜜类的变色程做耐温试验。同时做一空白试验对照。原因1:主要是香精内有变色成分,醛类、酚类不稳定成分,与蜜类乳化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共存时更易变色,日久或日光照射后色泽泛黄。耐阳光照射试验:分别将加入单体香料的蜜类试样,在阳光充足处暴晒36d,冬季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充足处暴晒3-6d,冬季适当延长照射时间,检出变色严重的单体香料,应不加或少加。2341C.颜色泛黄原因原因2:选用了原料的化学性能不稳定,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例如油酸和它的衍生物,或含有铁离子、铜离子等因素。控制方法:避免采用油酸衍生物,采用去离子水和不锈钢容器。QB/T2286-1997润肤乳液二、液洗类化妆品在洗发液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洗发液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黏度变化、外观珠光效果不良或消失、出现混浊分层以及变色变味等。A.黏度时高时低。原因:洗发液是由多种原料经过单纯的物理混合而成,原料规格的变动(如活性物含量、无机盐含量等)以及投料量不准、操作规程控制不严都可能导致产品批次间黏度发生波动。黏度是洗发剂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同一配方,有时制品黏度偏高,而有时一偏低,造成黏度波动的原因很多。控制方法:出现上述质量问题应对制品进行分析,包括活性剂含量,无机盐含量等。不足时应补充或增加优级增稠剂用量,如黏度偏高,可加入减粘剂如丙二醇、丁二醇或减少增稠剂用量,但必须注意不论需提高或降低黏度都须先作小试,然后方可批量生产。否则会导致不合格品出现。123401020304A.黏度时高时低。原因:一是制品pH值过高或过低,导致某些原料(如琥珀酸酯磺酸盐类)水解,影响制品的黏度;二是单用无机盐或皂类作增稠剂,体系黏度

文档评论(0)

136****07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