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绿色税收(十八)
逐绿向新——2023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绿
色税惠赋能透视
前言
近年来,企业因环保处罚被追缴税收优惠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
有限公司(300055)子公司吉林省固体废物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因受到3万元的环保处罚,
需要补缴税款及滞纳金1600多万元;冀东水泥(000401)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冀东水泥有
限责任公司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被环保主管部门处罚10万元、5万元,需要补缴税
款1200多万元;靖江市新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因2015年、2018年、2019年年度因“对
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其他环境污染”等问题被在地生态环境部门罚款
5万、10万、20万元,且该企业2017~2019年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退金额累计达189
万多,但因环保处罚,这些享受的税款将会被追缴;常德中联环保电力有限公司2019年因
一张50万元的环保罚单,需要被追缴税款及滞纳金700多万元……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
中心(以下简称“绿色江南”)自2020年开展绿色税收工作以来,已协助全国各地税务部
门追缴税款近5000万元。
本期报告,绿色江南重点对全国13589家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企业进
行观察,并依托收录官方权威数据的环境数据公益平台——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建立
1
的蔚蓝地图环境数据库进行检索,共发现186家企业疑似存在违规享受税收优惠,即
2022~2023年存在环保处罚且罚款超10万元却依然享受税收优惠。鉴于此,绿色江南通
过致函的方式与全国各地40家税务部门建立联系;截至本期报告发布,绿色江南共收到17
家税务局具体回复,9家税务局表示仍在核查流程中(致函及回复情况详见附表)。除此之
外,我们也发现多地税务局与在地生态环境部门建立了环境信息共享机制,这不仅加强了双
方的合作,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
1
一、绿色税制助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向“绿”而行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提出“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废弃
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为路径,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2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随
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日益重视,在“城市矿产”、“无废城市”、“循环经济”
等理念指导下,资源综合利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图1)。
图1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无废园区”建设实践(绿色江南航拍)
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绿色财税政策,助力企业发
展。在绿色税制的激励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向“绿”而行,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物排放,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努力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据统计,2023
年,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取得的收入减免企业所得税167亿元,对相关产品及劳务即征即
退增值税564亿元,全年资源税入库税收3070亿元。3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_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_中国政府网
/zhengce/content/202402/content_6931079.htm
3/web/detail/sx-11400-2641-1788712
2
为确保绿色税收政策有效落地,我国已建立起多部门协同的征管协作机制。税务部门与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加大联合管控、联合激励、联合惩戒等协作治税力度,为绿
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比如,税务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建立了“税务征管、企业申报、环
保监测、信息共享、协作共治”的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机制,2023年两部门共互相交换信
息约4000万条,实现了税收征管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的“双提升”。4
二、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规模
图2江苏省某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绿色江南航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