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税收原理PPT课件.pptx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税收原理1

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2

三、税收术语(一)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二)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3

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目,即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三)课税标准课税标准,是指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四)税率税率,是税额占课税对象数额的比重,即税额/课税对象数额。4

我国现行的税率分为三种: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统一比例的税率。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一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5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超额累进税率,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6

甲月工资为5000元,计算应纳税额。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5000-1600)×15%=510(元)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500×5%+(2000-500)×10%+(3400-2000)×15%=385(元)级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0-5005%02500-200010%2532000-500015%2000020%3757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相比,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在所得额相同(名义税率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负重,而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负轻。(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一问题。甲应纳税所得额500元,乙应纳税所得额501元甲应纳税额=500×5%=25(元)乙应纳税额=501×10%=50.1(元)8

(3)在计算方法上,全额累进计算简便,超额累进计算复杂。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全额累进税额-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甲应纳税额=3400×15%-125=3859

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五)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六)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10

(七)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八)附加、加成和减免税(九)违章此理11

四、税收的分类(一)以课税对象不同为标准,可分为对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二)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三)按照课税标准,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四)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五)以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12

第二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含义及其衡量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和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对比关系。税负水平可分为宏观税负水平和微观税负水平。宏观税负水平以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微观税负水平以纳税人的纳税额占纳税人的相关收入的比重来表示。13

二、对当前我国税收负担的分析判断(一)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判断1、小口径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中口径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

文档评论(0)

QualityDocume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