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docx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知识积累

1、《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2、解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侍坐”意即“在尊长旁边陪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年龄不同,性格也各有差异。

3、疏通文意

(一)积累重要字词、句式

重要字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

2、居则曰:平时、平日

3、子路率尔而对曰: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4、摄乎大国之间:夹处

5、比及三年:等到

6、以俟君子:等待

7、可使足民:使……富足

8、非曰能之,愿学焉:胜任、能做到

9、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10、舍瑟而作:放下;起身、站起来

11、吾与点也:赞成

12、如

如或知尔:假如、如果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重要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句)

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

3、加之以师旅(介宾短语后置句)

4、异乎三子者之撰(介宾短语后置句)

5、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

二、课文内容

1、思路: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

本文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们一起畅谈理想志趣的情形。

2、思考四人的志向分别是什么?性格(人物形象特征)又分别有哪些特征?孔子对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

人物

述志

人物形象特征

子路

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道理。(强国)

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

冉有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富民)

?

谦虚谨慎

有分寸?

?

公西华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知礼)

谦恭有礼

委婉曲致

娴于辞令?

?

曾皙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幸福生活)

?

洒脱高雅

从容豁达(从容淡定)

人物

孔子的态度

孔子评志

子路

哂之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让

?

冉有

叹之

没有正面加以评价

?

公西华

惜之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孔子表示惋惜,主要是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做大事,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鼓励他勇挑重担。

?

曾皙

与之

与孔子的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3、孔子为什么单单赞同曾皙的回答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志”是什么?以及赞成曾皙的回答又为何“喟然叹曰”?

【明确】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实现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

链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篇》

孔子之志:建立一个统治者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百姓,各得其所、人尽其力的“大同世界”!

“喟然叹曰”——现实社会的残酷,理想无法实现;周游列国多年,到处碰壁,心力交瘁。

4、课文总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理想志向,孔子加以评价,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思想。

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

一、知识积累

1、背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梁惠王上》也提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都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百姓,致使各国百姓生活艰苦。而齐国在各诸侯国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野心勃勃,扩置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面见齐宣王的。齐宣王有效仿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企图,却没有行“王政”的志向和信心。于是孟子便在齐宣王问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发政施仁”、改革政治、“保民而王”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