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社区中心规划设计——踏勘成果集中-1.基地现状调查成果2.上位规划的解读3.道路交通分析4.社区中心案例分析人口结构2.建筑年代3.基地主线路图4.基地现状结构图基地现状调查成果在保兴里旧址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新址和盘门新村中有一部分是老年人,而且都是本地人01在保兴里新址和盘门新村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且大部分是外地人来这里打工的02可以看出本地块中以老年人和打工的人居多,由此可以推出这里的人收入水平不高。我们在考虑安排什么公共设施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点。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主,适当增加具有一定趣味的设施。03根据居委会的询问和对居民的调查得出以下结果人口结构建筑年代分析根据图我们可以看出房子的建筑年代比较久远有好有坏从两个方面来讲时间久远体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典型的苏州民居的样子。有韵味。时间比较长建筑风格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基地主要路线图基地中的道路曲折,错杂看不出主干路与次干路,也没有相应的入口。里面还有很多尽端路,易让你走冤枉路。如要保留其中的,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道路的顺畅。基地现状结构图上位规划解读上位规划用地示意plan商业办公混合用地商业用地幼托二类居住用地水域街头绿地上位规划解读(东)plan2009年3月12日,苏纶场项目奠基正式启动以来,作为基于百年苏纶厂的苏州古城中心最大城市综合体项目,苏纶场备受苏州乃至长三角区域的关注和垂询,前往项目现场进行访问、咨询的国际公司、知名商家、机构络绎不绝。用地以东新生代居住商业综合区plan上位规划解读(北)用地以北盘门三景风景区“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盘门三景的地位苏州是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顾颉刚认为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而作为苏州古城的代表无疑是“水门八”之一的盘门。?盘门位于盘门景区,而盘门景区是外地党政代表团来苏参观考察必去的之地方之一,可见盘门在苏州的地位。(其他地方还有金鸡湖、山塘街区、水上游等)。景区以盘门、瑞光塔和吴门桥最为有名,通称盘门三景。瑞光塔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门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门桥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个不大的景区,有两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要算是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了。“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虽经历代多次改筑,但位置基本未变。由于吴国在辰位,越国在已位,因此刻林木作蟠龙镇北,面向越国,以示吴国征服越国之意,故名“蟠门”。后因水萦回交错,改称“盘门”。历史上盘门一带的繁华仅次于阊,胥二门。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其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已绝无仅有。今城垣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建。相传,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曾绕城巡视,并登城楼眺望。
三景盘门瑞光寺塔盘门吴门桥瑞光寺塔三景“瑞光寺塔”傍近“盘门”和“吴门桥”,大运河之滨,日夜照影于东流的大运河上。曙光初临,万道霞光齐射塔身,还是暮色苍茫,落日余辉照映塔顶,“瑞光寺塔”都是灿烂辉煌。如循梯登塔,临空远眺,天际白云悠悠,大地碧绿如海,江南水乡风景如画,吴中风物尽收眼底。吴门桥三景“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今桥为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因此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之意,而为桥名。桥横亘于波滚滚的大运河上,桥洞高大,木船可扬帆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单拱石桥。,由盘门水城门而出的一支水流经“水关桥”进入宽阔的大运河,此处北面城墙高耸,下临深渊,水流湍急,形势险要,古名“石家汇”,是古代舟师出没之所。在东面不远处,扼运河与大龙江交汇的岔道口上,有“兴龙桥”飞架,轻盈飘逸,举目水环水,桥接桥,河道纵横,水流盘缠,绿浪环抱,如置身“船在波上游,人在画中行”的画卷。plan上位规划解读(西,南)用地以西苏州巴里新村等居住区用地以南盘门雅苑,大龙新村等居住区01道路交通分析02轻轨交通交通现状周边交通道路交通分析轨道交通有2条轨道通过基地附近区域且停车站点较多,但须加设相关公共交通连接各个站点交通现状道路交通分析主要车行路:出口设置不合理,路面须平整加宽,尽端须加设回车场停车场:车位数量太少且分布不合理,车辆乱停放现象普遍,妨碍日常生活地下通道:通道暂时利用率不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