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定义安全注射(Safeinjection)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其中包括:1.注射人员戴无菌手套进行注射。2.被注射者的注射部位干净被消过毒。对接受者无害——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查对制度、用药观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伤害——自我保护方面,化疗药物配置、使用合格注射用具、取针头和毁型3.不使废弃物对他人构成威胁——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六、个人防护关键在于预防为主,做好标准预防,加强卫生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0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染,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染;0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传至病人;0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04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黏膜或伤口时必须戴上手套01若有可能会溅出血液、体液必须带上口罩、眼罩及穿上防护衣02切勿套回已使用的针套03小心处理针套及利器04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黏膜或伤口,或除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05正确穿脱隔离衣06职业防护知识与手卫生一、背景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护人员在护理或治疗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一直受到关注。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98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制订了《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指南》,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颁布了大量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液暴露的文件。我国在职业安全防护方面起步较美国晚,在90年代后期有了这方面报道,在本世纪初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毛秀英致力于护理专业职业防护的调查研究,大量的数据表明“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目前她仍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职业防护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的危险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业感染机会,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职业防护现状010203040506重视程度不够无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不全有防护用品但不用带着手套到处触摸未按要求进行定期体检未按要求进行免疫接种三、职业危害针刺伤、噪声、放射线物理因素消毒气、麻醉废气、化疗药物化学因素SAR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生物因素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易接受的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危险性接触,刺伤后存在发生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针刺伤(医疗锐器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噪声放射线长期在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等。噪声严重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音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消毒剂??A麻醉废气B化疗药物C化学因素:?剂。甲醛、煤酚皂、戊二醛、奥氧都是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对皮肤和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还有致敏诱变致癌作用。长期暴露于这些多种微量的有害气体之下,会出现有害气体的相加现象,这种慢性的远期效应,往往不易被人们注意。(2)气长期接触微量的麻醉废气后,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健康的浓度,并可能产生慢性的氧化物中毒和遗传学影响,同时对手术室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等也产生影响。(3)化疗药物多数抗癌药在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亦有抑制和损害作用。一些研究己发现抗癌药物的低浓度接触,可以引起流产和一些潜在危害。有些资料表明使用抗癌药的护士常出现眩晕、头痛、咳嗽、恶心、脱发等现象。生物因素:主要指传染病包括SAR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禽流感)等。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其中许多是急慢性传染病和没有症状的病原擒带者,护士经常同他们接触,如防护不当则极易被感染。常见而又易感的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