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0讲 《藤野先生》【教师版】.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第十讲《藤野先生》

【教师版】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一、在东京弘文学院时期(1902-1904):鲁迅为何选择学医?

鲁迅是1898年4月离开绍兴到南京求学,先在江南水师学堂就读,同年9月转入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1月27日以第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后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时年22岁。

鲁迅到日本留学,是怀着向外国学习、掌握本领、实现救国的愿望去的。1904年9月到仙台医专之前,他在弘文学院补习日语,课余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于1904年4月30日结业。当时清政府对官费留学生的规定,补习完日语,应该进一所高等学校正式学一门专业。而鲁迅选择了地处偏僻的仙台医学专科学校。仙台医专远离东京300多公里,是一所二三流学校,他是当时学校中唯一的一个中国留学生。

在东京的时候,鲁迅虽然也结交了一些朋友,如许寿裳、蒋抑卮、范爱农等人,但大多数清朝的留日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他们那种矫揉造作的做派和醉生梦死的状态让鲁迅心生厌烦,于是决定离开东京,产生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想法。也就是说,鲁迅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心里是孤独寂寞的,希望换个环境,但这个环境自己是否适应,是否喜欢,他并不清楚。

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说,“……他却特地去挑选了远在日本东北的仙台医专,……还没有留学生入学,这是他看中了那里的唯一理由。”

鲁迅选中仙台,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仙台医专对他的入学条件相当优待,不仅可以免试录取,还免收学费。

至于选择学医的原因,鲁迅自己在《呐喊·自序》解释说:“……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药的事实。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国读书人始终有当名医的情结。此时鲁迅的理想很现实、很平常,那就是学一门知识、掌握一门技艺,将来当一个治病救人的好医生。即使是这个愿望谈不上多强烈、多迫切,在当初确定专业选择方向的问题上,鲁迅的认识还不能说是很成熟,还处在一个彷徨期、多变期,自己是不是适合学医,学医是不是一条最好的出路,他显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在仙台医专时期(1904年9月-1906年):鲁迅为何弃医从文

藤野先生在鲁迅过世后,写下《谨忆周树人君》来回忆在仙台留学时期的鲁迅:

“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中国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的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从藤野先生的回忆中可见,鲁迅在仙台医专的成绩并不拔尖,在100多名同学中也仅名列中等。鲁迅当时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是语言,老师授课、所用教材都是日语,与日本同学相比他的先天条件应该是最差的,即使他非常认真努力,笔记仍有“漏记、记错的地方”,学习仍感比较吃力。而且按照当时学校的规定,挂科两门就有劝退的危险,他必须要对自己的专业深思熟虑、重作打算了。

另一方面,到了仙台医专,鲁迅才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甚至还不如当时的东京。仙台当时是日本重要的军事基地,小城的生活非常沉闷,作为弱国的中国留学生心理上很受压抑。他开始住的“佐藤屋”客店邻近监狱,不仅条件恶劣,客店还包办囚犯的伙食,后来搬到另一处较远的地方,饭食质量甚至还不如以前。他对仙台的环境与氛围极不适应。而且当时入学仙台医专时只有他一名中国留学生,周围大多是17到19岁的同学,自己年龄大、语言差,很难融入同学圈子。自然,鲁迅当初离开东京就是想逃离那些讨厌的清朝留学生,离群索居,过一种别样的生活。但事与愿违,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他身边极少朋友,处处受到排挤、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