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儒林外史课件
儒林外史概述儒林外史内容与思想艺术特色与成就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儒林外史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儒林外史研究现状与展望目录CONTENTS
01儒林外史概述
作品背景《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文学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通过描绘各类士人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展现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弊端批判封建礼教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束缚和压迫,以及它对人性、道德的扭曲。通过刻画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反映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030201创作动机与目的
文学地位《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对后世影响对后来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讽刺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其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文学地位及影响
02儒林外史内容与思想
主要情节梳理通过刻画士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展现当时社会的风貌。对八股取士制度进行深刻的讽刺,揭示其弊端和对人才的摧残。通过描写官场上的种种丑恶现象,揭露封建官僚的腐败和虚伪。塑造了一批真儒名士的形象,歌颂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描绘士人群体讽刺八股取士揭示官场黑暗歌颂真儒名士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鲜明的人物性格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语言表现,塑造出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多样化的人物类型包括士人、官僚、商人、妇女等,呈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123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丑恶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夸张和变形的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和映衬,突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对比和映衬的讽刺手法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讽刺手法与批判精神
03艺术特色与成就
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讽刺和批判,揭示社会丑恶现象。讽刺艺术的运用以客观、真实的笔触描绘社会生活,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现实主义描绘采用链式结构,将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独特的故事结构独特叙事风格
通过肖像、心理、行动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细腻入微地描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出逼真的生活场景。环境描绘巧妙安排情节,使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情节安排生动传神描写技巧
03对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影响儒林外史在叙事艺术上的独特之处,对古代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01对讽刺文学的影响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对后世的讽刺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02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该作品以现实主义笔触描绘社会生活,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
04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
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了清代社会的黑暗面,如官场腐败、道德沦丧等。描绘清代士人生活通过刻画士人的形象和生活状态,展现了清代士人阶层的精神风貌。呈现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描绘,展示了清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征。清代社会风貌展示
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端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如考试内容僵化、选拔不公等。反思知识分子的命运探讨了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的命运,以及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对教育制度的启示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引发了对当代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启示。科举制度批判与反思
呼吁当代社会注重诚信和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诚信与道德关注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关注知识分子命运借鉴历史经验,推动当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对当代社会启示
05儒林外史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文人生活与科举制度,而《红楼梦》则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态。题材差异《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多为文人墨客,形象鲜明但较为单一;而《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塑造更为立体。人物塑造《儒林外史》以讽刺见长,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揭示社会弊端;而《红楼梦》则注重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呈现出更为细腻的艺术风格。艺术手法与《红楼梦》比较
《儒林外史》主要批判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而《金瓶梅》则更多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淫乱现象和道德沦丧。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文人生活为主线,情节相对松散;而《金瓶梅》则以家庭生活为背景,情节紧凑且富有戏剧性。情节安排《儒林外史》语言简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