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
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粘膜的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
病变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向近端发病,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最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
特点:病程长、治疗难、痛苦多、反复发作
局部并发症:急性结肠扩张,溃疡穿孔、出血、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瘘管形成、结肠狭窄、肠梗阻,结肠息肉形成(少数可癌变);
全身并发症:肾盂肾炎、肾石症,贫血、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游走性关节痛、结节性红斑、口疮性溃疡、坏疽性皮肤病,眼损害(结膜炎、虹膜炎)等。
本病为患病率3~5%,50岁以上约20%。
中医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学的
痢疾、
泄泻、
肠癖、
久利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异常、精神神经、遗传及非特异性感染等因素有关。
随着对本病研究的深入,目前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既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也有遗传因素作为背景,感染和精神因素只是诱发因素。
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中医病因
1、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
2、外邪侵袭,损伤脾胃,酿生湿热;
3、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脾不和。
日久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为脓。
久病损及于肾,则见脾肾阳虚之候。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
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发作的诱因有精神因素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调、继发感染等。
(1)全身症状
体温多正常,急性期见发热。重症有全身毒血症,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肠道丢失以及厌食,可使体重减轻和体力下降。
(2)腹部症状
①血性腹泻:粪便中含血、脓和粘液,每日2—4次;重者达10—30次,大便呈血水样。
②腹痛:常为阵发性痉挛性绞痛,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痛后可有便意,排便后可使腹痛暂缓。
③里急后重:由直肠炎症刺激所致。
④有上腹饱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
2.体征
全身有发热、脉速、失水征。
局部有左下腹或全腹部压痛,并可触及如硬管状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伴有肠鸣音亢进。
急性结肠扩张者常有腹胀,可见上腹部膨隆。
病变范围广泛的急性活动期患者,
可有腹肌紧张。
轻型或在缓解期者
可无阳性体征。
3.直肠指检
常有触痛,肛门括约肌痉挛;
急性中毒症状较重的患者可松弛。
可有指套染血。
四、临床类型
(1)慢性复发型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预后好。
此型最多见。
(2)慢性持续型病变范围广泛,症状持续半年以上。
(3)急性暴发型起病急骤,腹部和全身症状严重,易发生大出血和其他并发症,如急性结肠扩张、肠梗阻以及肠穿孔等。此型最少见。以上三型之间可互相转化。
(4)初发型指首次发病者。
五、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
(一)血液检查
发生低血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浆第Ⅴ、Ⅵ、Ⅶ因子活性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小板增多,呈高凝血状态。
严重者血清蛋白降低,α1和α2球蛋白明显升高。
在缓解期如α2球蛋白增加时,常预示复发。
本病发作时,如γ球蛋白下降常提示预后不良。
(二)粪便检查
粪便肉眼检查常见血、脓和粘液;
涂片镜检见有大量红、白细胞或脓细胞。
(三)影像学检查
1、纤维结肠镜检查
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在急性期重型患者应暂缓进行,以防穿孔。
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失去正常光泽,粘膜表面粗糙不光滑、颗粒感。
见散在糜烂、溃疡,覆有粘液脓性渗出物。
重者见大溃疡、假息肉。肠壁僵硬,
缺乏膨胀性,肠袋消失。
后期可见苍白斑片萎缩粘膜。
2.X线检查
钡剂灌肠在早期可见到结肠粘膜紊乱、结肠袋形加深、肠壁痉挛、溃疡所引起的外廓小刺或锯齿形阴影;
在晚期可见结肠袋形消失、管壁强直呈水管样、管腔狭窄、结肠缩短、息肉引起的充盈缺损等。
低张气钡双重结肠造影,
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细节。
钡餐检查有利于了解整个
胃肠道的情况,特别是小肠有无病变。
六、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
慢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阿米巴肠病、
血吸虫病、
克隆病、
结肠癌、
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相鉴别。
七、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西药治疗
1.一般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其他一般病例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但可做些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