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VIP

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PAGE

PAGE1

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1、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曾国藩

原文:

君讳恺,字雨耕,晚自号石头山人,遵义黎氏。曾祖国柄。祖正训,禀贡生。考安理,举人,山东长山县知县。长山君二子,长曰恂,字雪楼,云南大姚县知县;君其次也。雪楼厚重寡言,气盖一世;君则倜傥通易,周览群书。兄弟间自为师友。长山君少遭不造,备历艰险,既见二号之成,乃大欢慰。二号翼翼趋承,应唯婴儿也。

嘉庆十八年,逆贼林清②等倡乱,内煽京师,外起滑县,河南北、山东、直隶震动。时长山君仕山东,雪楼侍于官所,讹言四起。或告于贵州曰:“长山破矣,县令殉城死矣,雪楼殉父矣。亲属都无存者,仅存两孺子,漂转吴楚间去矣。”君于时奉母杨太宜人在家,闻则北望号痛,请于母,刻回戒途,赴山东之难。至长山,则阖门故无恙,传者妄也。由是远近以孝归之。君曰:“父兄得全,幸也。庸有称乎?”

雪楼之自桐乡以忧归也,家居十五六年,君晨夕造请,进止雍雍,语或不合,亦敬应之,而徐理之,终无所讲。雪楼尝病喉痹,绝言与食。君午夜祷于宗祠,泣曰:“必死者,请以我代。”喉亦旋愈。其敬嫂也如严其兄,其训群从如教其于,盖历久而不改,至其终身,亦卒不少懈。

(选自《曾国藩文集》,有删改)

【注】①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政治家、文学家,“晚清四大名臣”之一。②林清:清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

译文:

先生名黎恺,字雨耕,晚年自号石头山人,是遵义黎姓。曾祖黎国柄。祖父黎正训,曾以廪生入选贡生。父亲黎安理,举人出身,曾任山东长山知县。长山君有两个儿子,长子名黎恂,字雪楼,做过云南大姚知县;先生排行第二。雪楼温厚持重、沉稳少言,气度超凡;先生却洒脱通达,博览群书。兄弟二人互相亦师亦友。长山君自幼经历不幸,历尽艰辛,看到两个儿子学有所成,十分欣慰。二人侍奉父亲恭敬谨慎,(始终)像孩子一样遵从(父亲的教诲)。

嘉庆十八年,叛贼林清等人作乱,在京师密谋鼓动,从滑县起兵进犯,河南、山东、直隶都被震动。当时,长山君正在山东做官,黎雪楼随身侍奉。(此时)谣言四起,有人回到贵州告诉黎家:“长山县城(已被乱贼)攻破了,黎县令以身殉职了,雪楼也为父殉节了。家里再也没有活着的成年人,仅幸存两幼儿,流落到江南了。”先生是时正在家侍奉母亲杨太宜人,听此噩耗就望北恸哭,遂向母亲请命,即刻出发,奔赴山东危难之地。到了长山县,幸而全家平安,(原来)传言是假的。从此远近乡里把他当做孝道楷模。先生却说:“父亲兄长能够(得以)保全,真是(我的)幸运。哪里值得受到称赞呢?”

长兄因守丧告归,在家生活了十五六年,先生早晚临前问候,举止得体,(长兄)言语或有不妥,(先生)也(暂时)恭敬地顺应他,之后再慢慢地正确处置,始终没有冒犯过兄长。雪楼曾经咽喉生病,无法说话和进食。先生深夜到宗庙祷告,哭着说:“我(的才德)不如大哥,大哥不能死。(如果)一定要让大哥死,请用我代替他。”(雪楼)咽喉不久也就痊愈了。他像敬重长兄一样敬重长嫂,像训导子女一样训导侄辈,终生如此,最终也没有一点懈怠。

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

2、《张文定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张文定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公姓张氏,讳方平,字安道。其先宋人也,后徙扬州。考尧卿,生而端默寡言,有出世间意。公年十三,入应天府学。颖悟绝人。家贫无书,尝就人借三史,旬日辄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终身不再读。属文未尝起草。宋绶、蔡齐见之曰:“天下奇材也。”

景祐元年中选,授校书郎,知昆山县。蒋堂为苏州,得公所著《刍荛论》五十篇,上之。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公献《平戎十策》,大略以边城千里,我分而贼专,虽屯兵数十万,然贼至常以一击十,必败之道也。既败而图之,则老师费财,不可为已。宜及民力之完,屯重兵河东,示以形势。贼入寇,必自延、渭而兴州,巢穴之守必虚,我师自麟、府渡河,不十日可至。此所谓攻其所必救,形格势禁之道也。宰相吕夷简见之,谓宋绶曰:“君能为国得人矣。”然不果用其策。

公刚简自信,不恤毁誉,故小人思有以中之。自杭丁太夫人忧,服除,以旧职还朝。后官参知政事,历三朝,以太子太保致仕。其年十二月二日薨,享年八十五,有司议谥曰文定。

轼尝论次其文曰:“常恨孔北海、诸葛孔明二人之文,不见其全,公其庶几乎?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荣辉书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荣辉书店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