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二、药物与受体结构的互补性药物作用的位点通常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上的一个小的区域,在三维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刚性的结构。药物与受体的互补性需要两个方面的匹配:01药物与受体在电荷分布上的匹配02药物与受体在空间排列上的匹配03非甾类抗炎药的结构特征
及其与受体的互补性直接作用拮抗药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并可拮抗激动剂的药物。间接作用拮抗药间接作用拮抗药通过各种间接的方式来降低内源性配体对受体的作用。01030204酶的催化过程01酶抑制剂这类药物的作用对象是酶本身,通过各种作用方式,降低或消除酶的功能,从而影响由该酶催化的特定反应而发挥疗效作用。02四、作用于酶的药物酶的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与天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01022、酶抑制剂的类型非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型抑制剂结合在酶的变构位点上,使酶的活性位点发生变形,使其不能与正常的底物结合。(3)不可逆抑制剂不可逆抑制剂一般与酶的氨基或羟基发生共价结合,使酶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变化,从而完全失活。DNA嵌入剂01这类药物以嵌入折叠的碱基对的方式与DNA结合,引起DNA双螺旋扭曲,从而抑制DNA复制,阻止蛋白质合成。主要有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02五、作用于核酸的药物烷化剂烷化剂含有一个亲电性的官能团,能够与DNA或RNA上的碱基进行反应,破坏DNA或RNA的正常功能。链切断剂某些药物能够与DNA反应,导致DNA链被切断,导致细胞死亡。反义治疗药物01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寡核苷酸,含有与靶mRNA碎片互补的碱基对结构,因此能够结合到mRNA的特定部位,阻断目标蛋白质的合成。02六、作用于载体蛋白的药物载体蛋白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够自由地在细胞膜上游动,达到细胞的内外表面,在生物体内负责转运重要的极性分子,使之通过细胞膜。载体蛋白抑制剂某些药物能够抑制载体蛋白转运它的自然宿客。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卡因等。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薄膜,具有疏水性,水、离子和极性分子必须借助离子通道或载体蛋白才能进入细胞。全身麻醉药如乙醚、氯仿等能够溶解在细胞膜内,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产生麻醉作用。七、作用于类脂的药物一些抗菌药物能够在细菌的细胞膜上形成通道,使得离子和其他的极性小分子能够自由进出细胞,从而杀死细菌。如多黏菌素等。此外还有少数药物能够与类脂载体作用,如万古霉素能够与运送糖肽的类脂载体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构建。八、作用于糖类的药物糖类在以前很少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类,特别是细胞表面的糖类对于细胞的识别、联系和黏合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很大的希望作为新型抗肿瘤、抗病毒、避孕药物的作用靶点。第二节
药物与靶点作用的化学本质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包括多种的分子间作用,如离子键,氢键,配位键,共价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偶极作用等.几种分子间作用类型?-?作用共价键01键能一般大于10kCal?mol-1的键,没有酶催化,不可能断裂。多数药物不与受体或生物大分子形成共价键。但一旦形成共价键结合,受体就不能再复原,这类药物具有较大毒性或效用很长。022.氢键氢键仅短距离有效,在生理情况下,药物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O,N和卤素特别是F能与受体,生物大分子间形成氢键,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中氢键非常重要,另外氢键对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起重要的作用。3.静电作用静电键包括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当同时存在氢键等短距离键时,静电键可得到加强。4.范德华力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由组成分子的原子所提供,又称为色散力。引力强度随相对原子质量增大而增大。当药物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接触时,特别是药物和受体结构可达到相嵌互补时,这种引力将对药物-受体复合物稳定性有较明显的影响。疏水性相互作用在水中烃类或烃结构部分可相互吸引,排挤水分子,因此描述为疏水性。药物与蛋白质(包括受体和酶)相互作用中亦存在疏水性相互作用,药物(特别是脂溶性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时,疏水性相互作用是一个明显因素。01026.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富电子分子(电子供体)和缺电子分子(电子受体)间可通过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这种作用相距较远。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常常存在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在一些情况中是药物作用机制的最初阶段。配位键由电荷密度低的金属离子和电荷密度高的配体之间的成键.?-?作用平面的芳香环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作用力,使芳香环趋向以平行的方式排列.药物-受体作用的强度作用类型强度(kCal/Mol)共价键15-110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