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接触网运行与维护 课件 维修规章130-135(第七章第2节) 定位支撑装置 软(硬)横跨.pptx

接触网运行与维护 课件 维修规章130-135(第七章第2节) 定位支撑装置 软(硬)横跨.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触网运行与维护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

POWERSUPPLYTECHNOLOGYMAJOROFHARBINRAILWAYPOLYTECHNIC

普速铁路接触网维修规章

第七章(130-135)

第六章

POWERSUPPLYTECHNOLOGYMAJOROFHARBINRAILWAYPOLYTECHNIC

第七章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软(硬)横跨

第一百三十条 软横跨

(一)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

1.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的弛度应符合规定,和上、下部固定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双横承力索两条线的张力应相等。

2.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3.上、下部固定绳弹簧补偿器处于固定绳受力小的一侧,张力符合设计规定。

4.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件6的规定。

弹簧补偿器

第七章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软(硬)横跨

(二)吊线

1.软横跨直吊线、斜拉线应采用不锈钢等防腐性能好的材质。

2.软横跨直吊线应保持铅垂,吊线呈拉紧状态,上端永久固定,无松弛,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线处距离为400~600mm。

3.各吊线应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

第七章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软(硬)横跨

(三)各部位几何尺寸

1.下部固定绳距工作支接触线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50mm。

2.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的电分段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直面内。

3.支柱上角钢底座应水平。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20~80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50mm至螺纹全长的1/2。

4.非悬挂线索与固定绳间距离符合要求。

(四)软横跨应垂直于正线,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

(五)悬吊滑轮与承力索材质相匹配,满足线索随温度变化伸缩要求。

600型杵头杆

第七章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软(硬)横跨

第一百三十一条 硬横跨

(一)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0~+100mm。

(二)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三)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之间应结合密贴,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20%,焊接处不得锈蚀。

(五)固定绳安装方式技术状态应符合第一百三十条相关要求。吊柱安装方式技术状态应符合第一百三十七条相关要求。

第七章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软(硬)横跨

支撑装置

第一百三十二条 结构高度

标准值:设计值。

标准状态:标准值±50mm。

警示值:标准值±200mm。

限界值:(以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为依据界定)最短吊弦长度不小于300mm。

(1)Ø55平腕臂

(2)Ø70斜腕臂

(3)双套筒连接器55+70

(4)承力索底座

(5)Ø42腕臂支撑

(6)Ø55型套管单耳

(7)管帽

第七章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软(硬)横跨

支撑装置

第一百三十三条 腕臂支撑装置

(一)腕臂支撑装置底座

腕臂、拉杆、压管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水平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10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双腕臂底座间距应满足要求,极限温度时,两支悬挂及零部件间距不得小60mm,腕臂底座端头应封堵。

第七章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软(硬)横跨

(二)腕臂

1.腕臂不得明显弯曲且无永久性变形,端部非受力部分长度为100~200mm,管口封堵良好。

2.腕臂各部件组装正确,应与腕臂在同一垂直面内,铰接处要转动灵活,各部件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3.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或支撑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第七章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软(硬)横跨

4.腕臂偏移

标准值:符合安装曲线要求。

标准状态:标准值±50mm。

警示值:标准值±100mm。

限界值: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长度的1/3。

5.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定位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

6.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朝下。承力索座内的承力索置于受力方向指向轴心的槽内。

第七章第二节定位支撑装置软(硬)横跨

(三)拉杆(压管)

1.拉杆(下图B1)(压管:右图中B7)的安装位置要满足承力索的悬挂需要,安装偏差与腕臂相同。

2.拉杆(压管)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悬挂点侧仰高不超过100mm。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