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破伤风梭菌检验及其临床意义(全文) .pdf

2025破伤风梭菌检验及其临床意义(全文)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破伤风梭菌检验及其临床意义(全文)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tetani)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

人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后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本菌繁殖体抵

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其芽抱抵抗力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

耐煮沸40〜5。分钟。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有抑菌作用。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本菌为革兰阳性细长杆菌,大小为(0.5~l.7)|iimX(2.l~18)|Lim。但培养

48h后,尤其在芽胞形成后易转变为革兰阴性。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

正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的

形态特征。

2.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呈扩散生长,35笆培养48h后,菌落扁

平、半透明灰白色、边缘不齐、周边疏松呈羽毛状,有溶血,不易获得单

个菌落,可见薄膜状爬行生长物,如提高瑞脂浓度(4),可抑制其扩散生

长。在庖肉培养基中,肉汤轻度混浊,肉渣部分消化,微变黑,有少量气

体,有腐败恶臭。

3.生化特性

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多数菌株产生口引味、不还原硝

酸盐,对蛋白质有微弱消化作用。气液相色谱可检出的代谢产物有乙酸、

丙酸、丁酸、乙醇丁醇。

4.抗原构造

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根据鞭毛抗原可分为1。个血清型。各型

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其生物学活性与免疫学活性均相同,可被任何类型的抗

毒素中。

5.抵抗力

芽胞经100°C煮沸lh可完全被杀灭,能耐干热15(TClh,5石炭酸

10-15ho在干燥的土壤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二、微生物学检验

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作出诊断,一般不需做细菌学检查,

在特殊情况下有必要时才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1.检验程序

图片

2.标本采集

采集感染伤口的脓液、组织液或坏死组织等。

3.直接显微镜

检查取脓液或坏死组织等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如见革兰阳性杆菌,

呈鼓槌状典型形态,可初步报告。

4.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于庖肉培养基,置75~85笆水浴加热30min,以杀死标本中

所混有的杂菌,于37笆培养2~4天,有生长现象后,再转种新鲜的厌氧

血琼脂平板,置于厌氧环境培养24h,破伤风梭菌可呈薄膜状迁徙生长。

5.鉴定

典型的鼓槌状菌体形态,结合在庖肉培养基及厌氧血琼脂平板上的生长现

象,分离的细菌不发酵糖类、不还原硝酸盐,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

多数菌株产生噪。通过动物毒力保护力试验阳性即可最后鉴定。

三、临床意义

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动物肠道中,可引起人类的外源性感染。

当机体的伤口被污染时,或分娩时使用不洁器械剪断脐带等,本菌的芽胞

可侵人伤口,发芽变成繁殖体,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破伤风。

该菌无侵袭力,仅在侵入局部生长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所产生的

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该毒素是由质粒编码,属于神经毒素,

其毒性极强,仅次于肉毒毒素,化学性质为蛋白质,不耐热,65oC30min

即可破坏;亦可被肠道中存在的蛋白酶所破坏,所以,存在于正常人动

物肠道中不会致病。

破伤风梭菌本身不进人血流,但破伤风痉挛毒素可经血液、淋巴吸收到达

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脑干神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力,

能与神经节甘脂结合,封闭脊髓抑制性触突,从而阻止抑制性触突末端释

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破坏正常的抑制性调节功能,导致肌肉痉挛性收缩,

主要为骨骼肌痉挛,典型的症状是咀嚼肌痉挛所造成的牙关紧闭、苦笑面

容及持续性背部肌肉痉挛(角弓反张)。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呼吸困难,

最终可因窒息而死亡。

参考文献:吕厚东,吴爱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2020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