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沈恩孚《袁弘毅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VIP

沈恩孚《袁弘毅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PAGE

PAGE1

沈恩孚《袁弘毅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1、沈恩孚《袁弘毅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沈恩孚《袁弘毅墓志铭》原文及翻译沈恩孚

原文:

①予友袁君观澜之殇既,以诗哭之,逾二月将葬,其孤以志墓请于孚。呜呼!君少予二岁而遽殂谢,予奚忍志君墓?顾与君为道义交数十年,又奚敢自诿?

②君讳希涛,观澜其字也,江苏宝山人,少与予同学上海龙门书院①。予及见其尊君霓孙先生,廉吏也。君性孝友,幼秉庭训,攻经世之学。值清廷变法,君已卓然有声于时,当与朋辈纵论中外得失,洞见立国之大本在兴学,而兴学之本在师范。先倡办小学于其邑,邑之人既信服,则推而及之省。龙门书院之议改师范学校也,君力促其成。既与予东渡考察归,先后长校者各二年,而君所成就日益宏远。

③君勇于任事,发苍然矣而未告劳。自予识君而君已患咳,每与共事未闻其一日不咳也,又未见其一日以咳自馁也,稔君者自远闻其咳声,则曰君至矣。呜呼!今追寻此声可得耶!

④君在苏②则苏之学务无不兴,而复旦公学、太仓中学皆由君手造。其于本邑则凡举新政无不兴,而全邑之土地丈绘③由君告成。既仕新国④,官至教育次长代部务,则划全国高等师范区,悉本君素愿以为之鹄。方对德宣战,予主收同济学校自办。君在部援助尤力。洎不合于时而退,退而尽瘁于苏之学务,一如其未仕时。

⑤君起家寒素,久宦而囊空,时告贷以济急,有辄以给人要需,自谓我日处困乏,亦未遭绝粮也。足迹几遍海内,畅晓国情,复周历欧美,熟各国学制,以是凡所设施多切中事理。晚而孳孳⑤义务教育,未观成也而志弗衰。其他由君创议或为君所力赞者,未可以偻指计⑥。君既殇,邑之人怀君不能忘,将铸像事之,私谥弘毅。

(注)①上海龙门书院:今上海中学前身。②苏:苏州。③土地丈绘:土地丈量测绘。④新国:中华民国。⑤孳孳:同“孜孜”。勤勉;努力不懈。⑥偻指计:屈指而数。

译文:

我的朋友袁观澜去世后,我写诗以吊唁他,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他的遗孤请我来写袁君的墓志铭,哎,袁君比我还年轻两岁,但却如此早早地就去世了。我怎么忍心为他写墓志铭呢?但回想与袁君以道义相交数十年,又怎能推辞这件事呢?

袁君的名希涛,观澜是他的字,江苏宝山人,少年时即与我在上海龙门书院一起学习。我得以有机会见到他的父亲霓孙先生,霓孙先生是一位清廉的官员。袁君天性孝顺,友爱朋友,幼时即遵从长辈的训导,学习治国利民之道的学问。正逢清廷变法,袁君在当时已经非常有名,与朋友议论当时政策的得失,能够洞见立国的根本在于振兴教育,而振兴教育的根本在于培育训教师。于是先倡导在他的家乡开办小学,他家乡的人对他非常信服,于是将提倡兴办教育的措施推广到全省。将治国利民之道的学问改建成师范学校,就是袁君促成的。不久,袁君与我东渡日本考察,回来后,袁君和我各当了两年校长,袁君的成就也越来越恢弘远大。

袁君勇于任事,头发已经花白但从未说过自己辛苦。从我认识袁君时他已经患有咳嗽的病症,与他共事时,没有一天不听见他咳嗽的,也从没一天看见他因为咳嗽而萎靡不振的,和袁君熟悉的人从远处听到他的咳嗽声,就说袁君到了。哎,如今再到哪里去听到袁君的咳嗽声啊。

袁君在苏州,则苏州的学务就没有不兴旺的,复旦公学、太仓中学都是袁君亲自创办的。他在家乡凡是推行新政没有不成功的,而苏州的土地丈量测绘也是由袁君主持而取得成功。于是在民国政府担任官员,最高做到教育次长主持部里的工作,于是规划全国高等师范区,都是按照袁君一直以来的规划作为工作的范本。当对德宣战后,我主张收回同济学校由中国自己开办。袁君在教育部非常有力的进行帮助。等到因与时议不和而辞职,辞职后就专心于苏州的学务,就如同他没当官是一样。

袁君出身于贫寒之家,做官时间长但没有什么积蓄,急需用钱时经常靠借贷来解决,有钱了就借给急需用钱的人。自称我天天处在缺钱的状态,也没有吃不上饭啊。袁君的足迹遍布海内,对国情清楚明了,又游历过欧美各国,熟悉各国的教育制度,因此她所规划的事情大多符合事情的机理。晚年则对义务教育事业孜孜不倦,没有看到成功希望也没有悲观。其他由袁君创议或被袁君所鼎力支持的事业,用双手也数不过来。袁君去世后,乡亲们因为怀念袁君,将要铸造雕像来纪念他,同时私谥袁君为弘毅。

沈恩孚《袁弘毅墓志铭》

2、《张文定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张文定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公姓张氏,讳方平,字安道。其先宋人也,后徙扬州。考尧卿,生而端默寡言,有出世间意。公年十三,入应天府学。颖悟绝人。家贫无书,尝就人借三史,旬日辄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终身不再读。属文未尝起草。宋绶、蔡齐见之曰:

文档评论(0)

lg445566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