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第1节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知识点沪教版.docVIP

福建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第1节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知识点沪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

第1节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1课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燃烧的条件爆炸

一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不同化学反应的发生,可能需要不同的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主要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二燃烧的条件

1.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该物质称为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注意: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棉花燃烧,玻璃片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用烧杯罩住的蜡烛,过一会儿就会熄灭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木条燃烧比煤块燃烧所需的时间短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易错提示:

(1)能产生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3)对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要注意对比现象,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改变某一因素得到不同的燃烧现象,来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4)氧气是一种最常见的助燃剂,有的物质也可以在其他助燃剂中燃烧,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拓展:

自燃:某些可燃物因缓慢氧化,聚积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引起的自动燃烧现象。自燃时,有明显的发光、放热的现象。

4.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①氧气的浓度;②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规律总结:(1)一般物质的化学性质越活泼,燃烧越剧烈。

(2)一般情况下,氧气的浓度越高,物质燃烧越剧烈。

(3)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物质燃烧越剧烈。

三爆炸

1.爆炸发生的条件: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易错提示:

(1)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

(2)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1)几种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氢气(H2)

4%~75%

甲烷(CH4)

5%~15%

一氧化碳(CO)

12.5%~74%

(2)常见易燃易爆物

①爆炸品:如烟花爆竹;②易燃液体:如煤油、汽油;③易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④自燃物品:如锯末、干草。

3.安全标志

第2课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防火与灭火

一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意义

(1)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2)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2.使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

(1)提供充足的氧气,如用鼓风机送风等。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汽化等。

3.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一氧化碳(CO)+氧气(O2)eq\o(――→,\s\up7(点燃))二氧化碳(CO2)

现象:产生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毒性:CO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中毒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3)用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常作燃料。

二防火与灭火

1.灭火的原理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冷却燃烧物,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易错提示: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不能答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常用灭火的方法

(1)向可燃物(燃烧物)洒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2)喷洒泡沫、用沙土掩盖、盖上灭火毯等都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发生森林火灾时可在山上开辟隔离带,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3.火灾自救

(1)如果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就应沿着疏散通道迅速离开火场,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2)若被困在火灾区,要冷静沉着应对,迅速寻找安全出口;若房间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烟大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匍匐前进。

4.常见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2)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