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作文专题:过年和外卖;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年初一了,你还点外卖?”外卖骑手说。
“大年初一了,你还送外卖?”年轻人说。
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习俗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重点词?写作重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年初一了,你还点外卖?”外卖骑手说。
“大年初一了,你还送外卖?”年轻人说。
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习俗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联想和思考:体现、态度、做法......;【材料解读】
材料的主体部分是外卖骑手和年轻的对话。“大年初一了,你还点外卖?”外卖骑手的言外之意是,大年初一,不应该点外卖,应该是家人聚餐,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表达新年的问候和祝愿,要有相应的仪式感,比如和家人们一起吃饭。
“大年初一了,你还送外卖?”年轻人的言外之意是,大年初一,不应该送外卖,应该在家里享受团圆之乐,忙了一年,平时很辛苦,该趁着春节假期歇歇了。;可见,二人的行为都不合习俗,但心中都有传统习俗的“样板”。外卖骑手和年轻人的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过年这样的传统习俗要重视起来,不能因现代生活方式的便捷或多样而忽略了传统。
导写提示:“传统习俗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多方面的影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从导写提示中可以提取出两个关键词——“传统习俗”、“现代生活方式”,这限定了写作的内容不能局限于“点外卖”和“送外卖”,而要展开“联想和思考”。;“现代生活方式”涉及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如消费者网上购物、手机叫餐等等。网络化、便捷化、个性化等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显著特征。
“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传承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它们通常与特定节日、重要事件有关,如,春节???年,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团圆,重阳节登高,等等。
;文章的立意需要把握“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习俗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一提示,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传统习俗要求人们认同传统文化,遵循习俗准则,传承特定仪式。现代生活方式则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引入时尚元素,突破陈规旧俗,体现现代价值观念。因此,传承维护还是突破创新?无论如何都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立意:1.传承和维护传统习俗。在外来文化渗透、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强调传统习俗的文化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能积极参与和传承这些习俗。也可从反面思考,忘记传统习俗会带来怎样的弊端。
2.传统习俗要在传承中创新。通过引入技术手段,吸收现代元素,移风易俗,对传统习俗进行迭代升级,倡导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新风尚。
;立意参考:
①习俗莫丢,传统莫忘。
②用现代元素让传统习俗重焕生机。
③让传统习俗更好融入现代社会。
④用现代新理念激活传统习俗活力。
⑤推陈出新,传统习俗也要“更新换代”。
;名言加持:
1.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龙应台
2.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劈开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曲道奎
3.一个民族的自卑和自大都源于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深入了解和深刻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才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次的民族自信。——梁思成;4.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舌尖上的中国》5.文化绝不是一幅死的、挂在墙上已经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龙应台
6.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文学回忆录》
7.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开生命本原,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周国平
;精彩议论:
1.传统节日,是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是文化基因的表征。中秋的一轮圆月,承载着人们对“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希冀,饱含着中国人对故土的思念、对亲友的眷恋、对幸福的追寻。花间月影、诗词神话等造就的浪漫格调,生活理想、审美追求等融汇而成的丰富内涵,让中秋节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厚重的精神寄托。千百年来,中秋文化赓续绵延、代代流传,浓缩于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光中,展现在多姿多彩的民俗仪式上,成为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2.岁月流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但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意涵,始终具有浸润人心的作用。就像中秋节,即便这一天无法与亲友相聚相守,但一轮明月下的“天涯共此时”,仍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花好月圆”的美好期许,也总能鼓舞人们前行的动力。对待传统节日,我们要以虔敬之心守护其精神内核,也要以创新之力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结构特点+课件.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奥运会人物素材积累与运用之00后射击双子星黄雨婷和盛李豪+课件.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奥运会人物素材积累与运用之天才跳水少女全红婵+课件.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考衔接.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教考衔接.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教考衔接.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教考衔接.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信息类阅读——教考衔接.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嵌套与巧合叙事技巧命题+课件.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延迟与突转叙事技巧命题+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