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髋关节的解剖与运动;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3.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4.术后防护措施;;一、髋关节的解剖与运动;;;;髋关节的运动

1、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环转

■屈曲:髋关节屈曲0—125度,伸膝时屈80—90度

■后伸:0—30度

■内收、外展:0—45度

■内旋、外旋:0—45度;屈曲:重要为髂腰肌及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臀中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收肌中尤其是长收肌,当髋关节在完全伸展位开始屈曲时也参与;伸展:重要为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及腘绳肌,大收肌;外展:重要为臀中肌,辅以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及缝匠肌;内收:重要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及股薄肌;辅以臀大肌、股方肌、闭孔外肌等;外旋:重要为闭孔肌、股方肌、梨状肌、孖肌及臀大肌,辅以缝匠肌和股二头肌等;

内旋:重要为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辅以臀中肌前侧纤维、半腱肌、半膜肌等;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2、股骨头缺血坏死;

3、退行性骨关节炎;

4、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病变;

5、髋关节强直;

6、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

7、骨肿瘤导致的关节破坏;

8、创伤性骨关节病。;1、病人的关节面破坏有明确的X线或CT影像变化;

2、有中到重度持续性疼痛;

3、长期保守治疗得不到实质性改善;

4、病人关节功能受到明显影响。;按材料分类

金属材料:不锈钢、钛合金、钻铬钼合金

陶瓷材料:碳、三氧化二铝、生物活性玻璃

有机高分子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骨水泥

按固定方式分类: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及混合性

按制作方式分类:预制型和定制型假体;*;理想的髋臼假体位置是前倾15°±10°,外翻40°±10°,股骨假体前倾5°~10°。在这样的“安全”位置内脱位率1.5%,而非安全范围内脱位率可到达6.1%。

;*;;;?根据入路与臀大肌的关系有改良Gibson入路和Moor入路

?改良Gibson入路经臀大肌前缘,即臀大肌(臀下神经支配)

与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间分离,较符合解剖规定

?Moor入路则经臀大肌纤维间进入,显露较为充足;*;*;*;*;;;■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到达重建关节的稳定。

■改善置换后关节的活动范围,保证重建关节的良好功能。

■加强对置换关节的保护,延长关节使用寿命。

■运动和平常生活活动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

;康复前评价;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脱位

■与患者个体原因、患者关节ROM、手术入路,手术种类有关。

■髋关节脱位多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

■术后体位的摆放

■关节不妥活动。;假体松动:

■界面应力的增长;

■假体自身及骨水泥磨损碎屑的炎性反应;

■老年性骨构造的衰变;

■通过获得假体-骨水泥-骨组织界面间的最大结合力,减少作用在界面上的应力强度,可防止松动的发生。;感染

■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晚期感染;

■既延缓术后的愈合及康复进程,又增长假体松动脱位的危险;

■表层感染可在早起彻底引流,感染超过6个月应当清除假体和所有骨水泥。;异位骨化:

■发生率在5%-71%,常发生于术后1年内;

■可引起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骨化稳定后,疼痛消失但活动受限加重;

■发生异位骨化者活动时应循序渐进,掌握力度。

;术后体位摆放:;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二天;术后第三—五天;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膝下垫枕直腿抬高,持续10秒,10~20次

患膝下垂摆动

抬臀动作:术后第五天

注意:膝下垫枕,髋屈曲10~20度

ADL训练:重要为床上转移

向侧方移动:

注意:他人协助抬患髋患膝;患髋勿内收;术后第2周;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助力下直腿抬高30度,持续10秒,反复20~30次

积极直腿抬高

小腿床边摆动

直立床训练:30分钟~60分钟,一天可反复多次;加强床边体位转移

半坐-躺转移练习

坐-站的转换练习

健腿支撑站立平衡(患肢为不负重触地)

步行:平衡杠—四脚助行器—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

扶双拐行走;术后第3周;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抗阻训练

改善及提高平常生活自理能力,运用辅助支具,提高ADL

加强步行训练(步行期和摆动期)

环境改造;术后4周-3月;四、术后防护措施;髋关节的保护;;

严禁跑步、跳跃和举重物

在跑、跳、迅速行走、滑行时由于加速度,髋关节受力可增长数倍。

回忆调查发现,术后活动积极者的无菌性松动和翻修率是活动少者的2倍。

功能训练中以不引起患侧髋部疼痛或明显不适为度

平常生活中,采用能量保留技术,以减少病人过多能量的消耗。;

文档评论(0)

199****07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