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教学中的导语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而导语的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都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文学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审美观的养成等。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若能在导入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畅然步入状态,则是一门成功的艺术,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语文教学的导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学习《祝福》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大雪漫天,狂风吼吼,张灯结彩,爆竹声声,焰火五光十色。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空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长竹竿。这就是祥林嫂――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从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认识她。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欲产生的原动力,被人们称之为“最好的老师”。教师一上课就紧扣课题布阵设疑,提出问题,“制造”悬念,最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思索、想像,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导入时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课堂导入:“爱情历来被文学界称为永恒的题材”,虽然大家都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仍然有不少的文学作品给大家呈现了一幕幕的爱情悲剧,提到中国的爱情悲剧人们会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在欧美人们会提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莎士比亚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一起走近《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巧布疑阵,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提高。再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时,可用“三十六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问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设置悬念,使学生迅速

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思,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在变化中导入,在导入中变化,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导语这朵瑰丽的鲜花在语文教学园地上怒放。

文档评论(0)

139****9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