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书愤课件本课件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陆游的《书愤》,探究其创作背景、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陆游的生平11125年陆游出生在浙江山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21142年陆游在绍兴府学开始接受儒家经典教育。31163年陆游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步入仕途。41210年陆游在山阴去世,享年86岁。陆游的家世家世显赫陆游家族世代为官,祖上曾官至宰相,世代读书,家学渊源深厚。书香门第陆游的父亲陆宰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曾任礼部尚书,为陆游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忠义传承陆游的祖父陆佃是北宋著名学者,精通经史,曾任翰林学士,其家风影响深远。陆游的童年陆游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陆宰是著名的学者,母亲是出身名门的王氏。陆游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展现出非凡的才华。陆游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陆游的求学经历1早年学习陆游自幼聪慧,饱读诗书。他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2求学之路陆游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3勤奋刻苦陆游在求学期间刻苦攻读,博览群书,为日后成为一代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陆游的仕途历程1早年科举陆游年少有为,20岁便考中进士,步入仕途。2官场坎坷由于主张抗金,受到权臣排挤,仕途不顺。3晚年退隐最终选择归隐山林,以诗歌表达爱国情怀。陆游一生仕途坎坷,虽有才华,但由于主张抗金,始终得不到重用。他经历了多次贬谪,最终选择退隐山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陆游的著作成就诗歌成就陆游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是南宋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爱国情怀、忧国忧民、豪迈奔放、清新自然著称,并以“爱国诗人”而闻名于世。词作成就陆游的词作以豪迈雄健为主,也有不少婉约细腻的作品。他以其独特的词风和精湛的词艺,为南宋词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集成就陆游的文集包括诗歌、词、散文、笔记等,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是南宋文坛的代表性著作。陆游的爱国思想忠君报国陆游出身于世代忠良之家,从小就接受了忠君报国的教育。他一生都以恢复故土为己任,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热爱祖国陆游热爱祖国,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抗金复国金人入侵,陆游目睹了祖国被侵略的惨状,他积极主张抗金复国,并为此四处奔走,献计献策。陆游的进退出处隐居山林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排挤,最终选择退隐山林,以诗歌抒发爱国情怀。著书立说陆游退隐后潜心著书,创作了大量诗歌、词作和文集,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友谊相伴陆游退隐后仍与朋友保持联系,互相交流诗歌,共同探讨人生和理想。陆游的人品修养忠义凛然陆游一生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秉持忠义,即使在仕途坎坷中依然矢志报国。正直坦荡他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坚持原则,始终保持着正直坦荡的品格。勤勉自律陆游一生勤奋刻苦,读书写作,即使在晚年也坚持不懈,体现出其强大的自律性。仁爱宽厚陆游对待朋友真诚,关心百姓疾苦,体现出其仁爱宽厚的胸襟。书愤创作背景南宋初年陆游生活在南宋初期,国家积贫积弱,金国虎视眈眈,战事频繁。个人遭遇陆游满腔热血,渴望抗金报国,但屡遭排挤,壮志难酬,心怀愤懑。思想感情陆游的“书愤”正是表达了他这种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书愤的写作特点11.慷慨激昂全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表达了的爱国情怀,饱含着强烈的愤懑之情。22.语言精炼语言凝练,简洁明快,富有力度,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的情感和思想。33.对仗工整全诗采用的是七言绝句的格律形式,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44.意境深远诗歌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书愤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将爱国情怀比作“气如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陆游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偶“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运用对偶,节奏鲜明,增强了诗歌的朗朗上口,并使画面更加壮阔,更能体现出诗人雄浑的感情。借代“书愤”本身就是借“愤”代“忧国”,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使主题更加突出。反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期待和对后人的嘱托。书愤的主题思想爱国情怀陆游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内心充满了愤懑和悲伤。他以“书愤”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热爱,表达了希望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忧国忧民陆游看到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百姓生活困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痛。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