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表1煤炭装卸、贮存与输送过程扬尘防治可行技术
4.2脱硫剂装卸、输送与贮存的扬尘防治技术
4
②高频电源在纯直流供电方式下,烟尘排放可降低30%~50%;高频电源在间歇脉冲供电方式下,可节能50%~70%;高频电源控制方式灵活,其本身效率和功率因数较高,均可达0.95;还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凑、三相平衡等特点,在燃煤电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脉冲电源技术
①脉冲电源是电除尘配套使用的新型高压电源,通常由一个直流高压单元和一个脉冲单元叠加组成,直流高压单元可采用工频电源、三相电源、高频电源。脉冲电源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电场峰值电压,脉冲电压宽度一般为120μs及以下。
②脉冲电源在提高电场电压的同时可保持较低的平均直流电流,抑制反电晕的发生,因此能提高除尘效率:脉冲高压、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单独可调,对不同工况的粉尘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等工况下,与工频电源相比,可减少烟尘排放50%以上,降低能耗30%~70%,已有多个电厂成功应用。
e)移动电极、离线振打等清灰技术
①移动电极是改变传统的振打清灰为清灰刷清灰,可避免反电晕现象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二次扬尘,增大了粉尘驱进速度,可提高除尘效率,但其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工艺要求较高
②离线振打清灰是将需要清灰的烟气通道出口或进、出口烟气档板关闭,并停止供电,进行振打清灰,大幅减少清灰过程中的二次扬尘。档板关闭会影响电除尘器本体内的流场,需通过风量调整装置来防止流场恶化。一般在电除尘器末电场使用,已有多个电厂成功应用。
0机电多复式双区电除尘技术
①机电多复式双区电除尘技术是荷电区与收尘区交替布置,荷电区与收尘区分别供电的电除尘技术。荷电区由放电能力强的极配形式构成,布置在收尘区的前端:收尘区由数根圆管组合的辅助电晕极与阳极板配对,运行电压高,场强均匀,电晕电流小,能有效抑制反电晕。
②由于圆管电晕极的表面积大,可捕集正离子粉尘,从而达到节电和提高除尘效率的目的。一般布置于末电场,单室应用时需增加一套高压设备。
g)电凝聚技术
电凝聚技术是通过双极荷电及扰流聚合实现细颗粒的有效凝聚,形成大颗粒后被电除尘器有效收集,是减少细颗粒物排放的电除尘器增效技术,压力降小于250Pa.
5.2.2.4主要工艺参数及效果
a)干式电除尘器
干式电除尘器的主要工艺参数及效果见表2。干式电除尘器对煤种的除尘难易性评价方法见表3。
表2干式电除尘器的主要工艺参数及效果
项目
单位
主要工艺参数及效果
入口烟气温度
C
干式电除尘器(无)
低低温电除尘器(9015)
同极间距
Tm
300~500
烟气流速
tm
0.8~1.2
气流分布均匀性相对均方根差
s0.25
灰硫比
100(低低温电除尘器)
压力降
Pa
250
流量分配极限偏差
%
±5
漏风率
%
S3(电除尘器、300MW级及以下的低饭温电除尘器)
2(300MW级以上的低低温电除尘器)
除尘效率
%
99.20~99.85(电除尘器)
99.20~99.90(低低温电除尘器)
常规电除尘器比集尘面积
mm2s)
≥100(D1)
≥110(DI)
≥130(DI)
≥120(D2)
≥140(D2)
≥140(D3)
低低温电除尘器比集尘面积
m2(m2s
≥80(DI)
295(DI)
≥110(D1)
≥90(D2)
≥105(D2)
≥120(D2)
项目
单位
主要工艺参数及效果
≥100(D3)
≥115(D3)
≥130(D3)
出口烟尘浓度
mg/m
s50mg/m
S30mg/m2
S20mgm2
注:DI、D2、D3为入口含尘浓度不大于30g/m3时电除尘器对煤种的除尘难易性为较易、一般、较难(评价方法见
表3)时的比集尘面积。当入口含尘浓度大于30g/m3时,表中比集尘面积酌情增加5m3(ms)~15m2(m/s)。
表3电除尘器对煤种的除尘难易性评价方法
除尘难易性
煤、飞灰主要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所满足的条件(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较易
a)Na?O0.3%,且S?1%,且(Al?O?+SiO?)s80%,同时Al?Oic40%;b)Na?O1%,且S.0.3%,且(Al?O?+SiO?)980%,同时Al-0:≤40%c)Nap0-0.4%,且S,0.4%,且(Al?O,+SiO)480%.同时Al:O≤40%d)Nay?20.4%.且S.1%.且(Al?O+SiO?)≤90%,同时Al?O≤40%:c)Na?0-1%,且S.0.4%,且(Al?Oy+SiO?)≤90%,同时A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逻辑、模式及路径.docx VIP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搭建层递支架,把握链式写作(附:技法指导及示范片段).docx
- 西北师大附中政治学科三年发展规划.doc VIP
- 2025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pdf
- 变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实现成功和公正的转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2022–2029年).docx
- 2024年医院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PPT模板.pptx
- 索尼微单NEX6维修手册.pdf
- 《癫痫课件》PPT课件.pptx VIP
- 外教社国际商务礼仪简明教程PPT课件U04 Thailand.pptx
- 外教社国际商务礼仪简明教程PPT课件U03 India.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