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文化视野下的侗族建筑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文化视野下的侗族建筑
摘要:侗族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化视野出发,对侗族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文化象征和现代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侗族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侗族建筑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我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侗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广泛,历史悠久。侗族建筑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建筑在传承中不断演变,成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从文化视野出发,对侗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揭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我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侗族建筑的历史渊源
1.1侗族建筑的形成背景
(1)侗族建筑的形成背景与侗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为侗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文化元素在侗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侗族建筑的形成背景可以从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探讨。
(2)地理环境是侗族建筑形成的重要基础。侗族地区多山丘陵,水资源丰富,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侗族人民在建筑中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侗族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木材资源。同时,侗族建筑在选址、布局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例如,侗族鼓楼和风雨桥等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
(3)民族历史是侗族建筑形成的重要动力。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这些文化元素在侗族建筑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侗族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内涵。例如,侗族鼓楼上的雕刻和壁画,展现了侗族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此外,侗族建筑在建筑形式、装饰艺术和功能布局等方面,都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自信。
1.2侗族建筑的历史演变
(1)侗族建筑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史前时期,侗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了简单的穴居和干栏式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侗族建筑逐渐从原始的居住形式向更为复杂和精美的木结构建筑转变。这一时期,侗族建筑以实用为主,结构简单,装饰较少,主要分布在侗族聚居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2)进入封建社会后,侗族建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侗族建筑在结构、装饰和功能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鼓楼、风雨桥等标志性建筑开始出现,成为侗族建筑的代表。鼓楼作为侗族社会的中心,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风雨桥则成为侗族人民生活的桥梁,连接了两岸的村庄和社区。这一时期的侗族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融入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3)近现代以来,侗族建筑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侗族建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现代侗族建筑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注重功能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一时期的侗族建筑,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侗族人民在新时代的创造力和活力。
1.3侗族建筑的文化传承
(1)侗族建筑的文化传承是侗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据统计,截至2020年,侗族人口约为280万,侗族建筑遍布贵州、湖南、广西、重庆等地的侗族聚居区。在这些地区,侗族建筑不仅作为居住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更是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例如,贵州从江县的增冲鼓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见证了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冲鼓楼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侗族建筑技艺的杰出代表。
(2)侗族建筑的文化传承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和社区传承两种方式。家族传承是指侗族建筑技艺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侗族建筑技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据调查,侗族建筑技艺的传承人主要集中在侗族村寨,他们不仅掌握建筑技艺,还负责传授给下一代。社区传承则是指侗族建筑技艺在村寨内部通过集体活动、节日庆典等形式进行传承。例如,在侗族的传统节日“侗年”期间,侗族村寨会举办鼓楼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传承侗族建筑技艺。
(3)侗族建筑的文化传承还体现在侗族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侗族建筑的保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