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2025当代爱国人物事迹材料
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先进事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它们是记录本单位杰出成就的宝贵文本。那么,在开头撰写这些事迹时,我们应当关注哪些关键步骤?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当代爱国人物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当代爱国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同学。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非常聪慧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能,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由于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把握了它就能掌握中国,双方争吵不下,最终达成“协议”,说中国假如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供应。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确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当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担当这项难度特别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假如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
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最终胜利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鄙视。
当代爱国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2)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始终是爱国军人引以骄傲的志向。特殊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英勇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剧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斗。邓世昌多次表示,假如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急,我就和它同沉!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攻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当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马上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勇敢,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头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终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严。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当代爱国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3)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很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闻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高校桥梁专业的讨论生,很快以优异的成果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自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最终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当工程师。
可是,茅以升没有理解聘请,而是打算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可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事回到国内,开头了为国造桥的事业。此刻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宏伟壮丽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筑的。
当代爱国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4)
1940年2月,在风雪充满、摄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东北抗联杨靖宇同志遭到敌人围追堵截。两个警卫员一个勇敢牺牲了,一个身负重伤隐藏在树洞里。他只身一人,边打边走。
他刚到黑龙江濛江县保安屯四周,就被敌人的坐探发觉了。不一会儿,一大群敌人扑了过去。杨靖宇选择了一棵大树作掩护,拔出两支短枪,左右手同时向敌人射击,独身一人和几百个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敌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杨靖宇身负重伤,枪里也只剩最终一颗子弹了。他顽强挺起高大身躯,深情凝视祖国壮美河山,用热血和生命,高喊“_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壮烈牺牲。
日本强盗把他的`遗体运到医院解剖,发觉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终日子里,杨靖宇就是靠吃这些东西,坚持战斗的。
当代爱国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5)
大米,是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