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目标导航】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高考命题预测1.人口的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人口迁移的影响从城市化进程和“民工潮”、“民工荒”等问题切入,以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各种表格或文字材料等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梳理】考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人的_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a.概念:是指人口________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期(通常为________年)的迁移活动。居住地跨国界1人口流动?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周期流动,是指定期外出旅行后在新地点居住一定长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又称季节流动。如我国一些地区农民农闲时外出做临时工,农忙季节或春节前返回乡村;山区牧民在夏季把畜群放牧到草山草地,冬季带着畜群回山谷里越冬;大学生外出读书、旅游者外出旅游都可看作人口周期流动。往返流动是指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的人口流动,外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昼夜,又称每日流动。如农民白天到田地里耕作,夜间回到村庄;渔民到海上捕鱼一天或几天,再回到渔港等等可见,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区别在于是否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民工流动只是民工离开家一段时间,而定居地未改变,因此,民工流动是人口的周期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b.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特点原因19世纪前二战后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亚非拉)新大陆(美洲、大洋洲)(西欧、北美、西亚、北非)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落后地区发达地区(2)国内人口迁移a.概念: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b.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期影响因素特点流向目的古代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多大批移民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水草而居,逃避战争、自然灾害、移民支边。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组织、有计划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由东部迁往东北和西北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边疆建设。自发性、流动人口大增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中西部迁往东部务工、经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和________的变化。(2)个人对________的变化。2.综合分析(1)________往往起着重要作用。(2)政治因素:有________、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等。(3)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________________因素。答案:1.(1)社会经济环境(2)生活或职业需求2.(1)经济因素(2)战争(3)决定性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国家统计局在2010年3月19日公布了《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根据《报告》,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2:我国各省区及城乡人口流动统计(1)图中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C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例1】读“1984年至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10—7”,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的趋势。(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①;②。上升农村流向城市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和。(4)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地理三年教学规划.docx VIP
- 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24.pdf
- 法官违法举报信范文.docx
- 谅解书(范本)( word 版).docx
- 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1月联合适应性测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40万吨年MDI项目(和山巨力化工)环境影响报告.pdf
- 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福建省高中名校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2025.pdf VIP
- 2025高考语文60篇古诗文原文+翻译+赏析+情景默写.pdf VIP
- 掺合料试题带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