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秋槐落蕊思考:01写槐树完全可以写它高大挺拔的姿态,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在那“落蕊”上做文章呢?02不写其高大挺拔,而写其落蕊。晨踏落蕊,轻扫落蕊,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有欣喜,亦有寂寞。无可奈何花落去,淡淡悲凉油然生。幽人徘徊,落蕊满地,寻寻觅觅为何事?花事凋零,物是人非,关于生命陨落的伤感其实是人们一种共同的体验,王国维的两句词或许集中地表达了这种沧桑而无奈地感情:“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01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这幅画面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静:“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其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020304槐树落蕊图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秋蝉残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方干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01“蝉”是寄托多样人生感怀的重要意象02而且,这北国的秋蝉,还因为树多屋低的缘故而到处都能听到它们的啼唱,而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市井小民所熟知,体现了作者审美趣味中生活化、平民化的一面。02作者笔下的秋蝉衰弱的残声唤起了关于生命漂泊与衰亡的感喟。01秋残“衰弱”蝉鸣“残声”“啼唱”“嘶叫”(清、静、悲凉)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秋雨话凉秋雨话凉图第6-10段:“还有秋雨哩……“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国的秋雨,有何特色?有味:“咬”“一立”“缓慢悠闲”“微叹”言语:”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展现一种恬淡情趣第6段:“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奇:“忽而”“息列索落”“卷”对都市闲人的描写:穿着:虽身在都市,却穿着传统的手工织出的衣裳,“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神态动作:“咬着””一立“等词,一下子就传达出了一种闲闲的散淡的意味像样:一层秋雨一层凉为何要写都市闲人一般来说,都市生活的节奏是紧张的,身在都市而“闲”的人,就显出了一种情调,尽管他们是些没有多少身份和地位的平民,不一定有多少高雅的文化修养,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那一份淡然而悠远的态度,却为高雅的文化人所欣赏。为何突出闲人们的答话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因为它触动了自己内心隐秘的伤痛:天气转凉,一年将近,人到中年,光阴几何,尘满面,鬓如霜,一切还在飘零之中。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沧桑,那种凄凉,那种无奈,都在秋风秋雨、凉意萧疏的氛围中。秋日佳果秋日胜果枣子树淡绿微黄的颜色成熟至八九分清秋佳日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淡色)之感,青涩也给人悲凉之感。研读与探究在五幅画面中,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写秋的?碧空青天蓝白朵的牵牛花灰土灰沉沉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淡绿微黄的枣(用青蓝色、暗灰色、灰白色,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秋色:冷色调(清)驯鸽的飞声落蕊无声帚声衰弱的蝉声风雨声悠闲的人声(以声衬静。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秋声:静“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秋味(悲凉)北海公园颐和园天坛故宫香山红叶01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等,无不映出秋天的倩影,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02合作讨论缘景入情探究情因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喜欢“清、静、悲凉”的秋景?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思考角度点拨(知人论世):作家个人人生经历时代特点作家审美追求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在个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追求上,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文学”。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的优美散文《故都的秋》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