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动物类中药鉴定传统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类中药的概念——

指以动物的整体、动物的一部分或动物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及动物的排泄物入药的一类中药。;动物类中药入药方式;动物类中药入药方式;重点难点:

蛤蚧、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阿胶、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传统;蛤蚧,远在西汉末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有记载:“桂林之中,守宫能鸣者,俗谓之蛤蚧。”《开宝本草》载:“”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尾,见人取之,多自啮断其尾而去。药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李时珍谓:“蛤蚧因声而名。”;【来源】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全体扁片状,身:尾=1:1。;常见的蛤蚧伪品;常见的蛤蚧伪品;常见的蛤蚧伪品;常见的蛤蚧伪品;常见的蛤蚧伪品;讨论讨论;总结;传统;【来源】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圆盘状,盘径3-6cm。;讨论讨论;传统;《开宝本草》载有白花蛇,有称褰鼻蛇。寇宗奭谓:“诸蛇鼻向下,独有鼻向上,备有方胜纹,以此得名。”《本草纲目》载白花蛇的释名为蕲蛇。李时珍谓:“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

……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纹,腹有念珠斑。”自宋代以来白花蛇、蕲蛇与现今用蕲蛇是用一种动物。;【来源】为蝰蛇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呈圆盘状,盘径17-34cm。;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黑斑,习称“连珠斑”。;讨论讨论;传统;《开宝本草》载有乌蛇,《本草纲目》释名为蕲蛇。马志谓:“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苏颂谓:“其身乌而光,头圆尾尖,眼有赤光。……作伪品用他蛇熏黑,亦能乱真,但眼不光耳。”寇宗奭谓:“乌蛇脊高,世称剑脊乌梢,尾细长。”李时珍认为剑脊细尾者为上。可见古今所用乌梢蛇的品种是一致的。;【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传统;阿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该书成书于战国或更早,说明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早期的阿胶是以牛皮为主要原料,兼用猪、马等多种皮制成的,发源于古东阿县城(即今阳谷县阿城镇)一带,故名阿胶。;《本草纲目》中道:“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可见当时牛皮胶、驴皮胶都作阿胶药用。清代至今关于阿胶的文献记载大多是: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作伪品。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牛皮制成的称黄明胶。;【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新鲜皮,经过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呈长方块、方形块或丁状,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传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麝生中台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春分取香,生者益良。”陶弘景谓:“麝形似獐而小,黑色,常食柏叶,又啖蛇。其香有膜袋裹之。”李时珍曰:“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麝居山,獐居泽,以此别之。”雷斅谓:“凡使麝香,用当门子尤妙。”;【来源】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毛壳麝香;麝香仁;传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燥。”李时珍谓:“鹿,处处山林中有之。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雄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俗称马鹿。”根据描述和附图,李时珍所述马鹿更似当今的梅花鹿。;【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稚角(习称毛桃);圆柱状分枝;具有2个侧枝的花鹿茸:三岔;;传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牛黄生陇西及晋地,特牛胆中得之,即阴干百日使燥,无令见日月光。”陶弘景谓:“今人多就胆中得之。一子大如鸡子黄,相重叠。药中之贵,莫复过此。”苏颂谓:“一子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揭折,轻虚而气香者为佳。然人多伪之,试法但皆摩手指甲上,透甲黄者为真。”可见古代所用牛黄与现今相符。;【来源】为牛科植物牛的干燥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呈卵形、类球形、四方形或三角形。;传统;《神农本草经》载有?羊,列为中品,俗称羚羊。苏颂谓:“今秦、陇、蜀、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来货。其形似羊,青色而大。其角长一二尺,有节如人手指握痕,又最坚劲。”可见古之羚羊角元动物与今之羚羊角相似。;【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全角成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羚羊角的伪品;羚羊角的伪品;讨论讨论;传统;【来源】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