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DB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396.3-1999
旱地作物丰产沟、丰产坑耕作技术规程
1999-01-20发布1999-02-01实施河北省标准计量局发布
2
DB13/T396.3-1999
前言
本标准系列共四项,第一项《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总则》,第二项《旱作农业区划与主导技术模式》,第三项《十大旱作农业技术配套技术规程》,第四项《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的管理》。本标准是上述系列标准中的第三项。
本配套技术规程包括13个标准:
DB13/T396.1-1999坡改梯田与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13/T396.2-1999旱作农区集雨水窖技术规范
DB13/T396.3-1999旱地丰产沟、丰产坑耕作技术规程DB13/T396.4-1999旱地培肥改土技术规程
DB13/T369.5-1999抗旱耐旱作物、品种筛选与利用DB13/T396.6-1999抗旱耐旱作物与品种的鉴定
DB13/T396.7-1999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DB13/T396.8-1999旱地花生(5000kg/hm2)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13/T396.9-1999旱地小麦机械沟播栽培技术规程
DB13/T396.10-1999旱地地膜小麦机械穴播栽培技术规程DB13/T396.11-1999旱地秸秆覆盖与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DB13/T396.12-1999旱地作物错季适应栽培技术要求
DB13/T396.13-1999抗旱、保水化学制剂应用技术规程本标准是DB13/T396.3-1996。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农业厅农业处。参加起草单位:农业厅农业处、科技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英君、魏瑞敏、董素兰、王俊先。
3
河北省地方标准
旱地作物丰产沟、丰产坑耕作技术规程
DB13/T396.3-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作农业工程建设中丰产沟、丰产坑规划、设计、建设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旱作农业工程建设中的坡耕地、台条田、掩田、梯田等
各种耕地的改造和高产栽培。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B13/T396.1-1996
坡改梯田与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DB13/T396.7-1996
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DB13/T396.8-1996
旱地花生(5000kg/hm2)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DB13/T396.9-1996
旱地小麦机械沟播栽培技术规程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丰产沟
开沟施肥、生土培埂、阳土还田、垄沟种植作物的栽培形式。
3.2丰产坑
挖坑培肥改土、坑内种植作物的栽培形式。
4耕地的规划
4.1坡耕地
土层50cm以上,坡度25度以下的耕地,沿等高线开挖丰产沟。土层50cm以下,坡度15度以上、25度以下不宜建设梯田的耕地,按水平沟或掩田规划,实行水平沟、丰产坑耕作。
4.2平耕地
耕层厚,地力差,产量低的耕地,实行丰产沟栽培。地力六级以上的耕地实行机械沟播,或实行地膜覆盖丰产坑栽培。
河北省标准计量局1999-01-20批准1999-02-01实施
DB13/T396.3-1999
4
5丰产沟的设计与施工
5.1坡地丰产沟
根据GB13/T396.1-1996第5-6章,按2m-5m隔坡设计,交替施工。
5.1.1把治理坡地20cm耕层土壤取出,翻到上一坡上。
5.1.2取出生土培埂,埂的规格为底宽60cm,埂高50cm,坡比1:1。
5.1.3把平整的生地翻松20cm,与沟内铺盖的秸秆或有机肥料混合,再用阳土覆盖建成丰产沟。
5.2坡地水平沟
符合4.1水平沟建设的坡耕地,沿等高线开挖30-50cm深的水平沟,集中施肥改土。
5.3平地丰产沟
按一米带宽,其中60cm丰产沟耕作带,40cm培埂集雨带顺垄设计、施工。
5.3.1取出20cm耕作带阳土翻到集雨带。
5.3.2取出耕作带20cm生土放到另一集雨带。
5.3.3把耕作带再深翻20cm,与填入20cm左右深的秸秆或有机肥混合。
5.3.4把集雨带两层阳土填入耕作带,并平整保墒;把另一带生土翻到
集雨带,压实、拍紧,做成集雨埂,埂高34cm,坡比1:1。依次挖沟培埂即建成平地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冀12G04 JLQ结构构造冀12G04 JLQ结构构造.docx
- DB13T 398.10-1999 旱地地膜小麦机械穴播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13T 398.10-1999 旱地地膜小麦机械穴播栽培技术规程-85613f210e7c.docx
- DB13T 398.11-1999 旱地秸秆还田技术规程.docx
- DB13T 398.11-1999 旱地秸秆还田技术规程.pdf
- DB13T 332-1997 出口无毛绒平均长度重量加权检验规程.docx
- DB13T 332-1997 出口无毛绒平均长度重量加权检验规程.pdf
- DB13T 333-1997 出口兔皮检验规程.docx
- DB13T 333-1997 出口兔皮检验规程.pdf
- DB13T 334-1997 出口无毛绒细度检验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