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13T 396-1999 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总则.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B05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396-1999

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总则

1999-04-01发布1999-04-01实施河北省技术监督局发布

·2·

DB13/T396-1999

前言

干旱是影响河北农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加强旱作农业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推动河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综合标准。

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涉及农机与农艺、工程与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保证综合标准的系统性、科学性,该标准体系由四部分15项标准组成。第一部分1项标准《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总则》,第二部分1项标准《旱作农业区划与主体技术》,第三部分十大旱作农业技术--配套技术规程12项标准,第四部分1项标准《早作农业工程建设的管理》。本标准是综合标准第一部分:DB13/T396-1999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总则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河北省农业厅农业处、科教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英君、董素兰、魏瑞敏、王俊先。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农业处负责解释。本标准自1999年4月1日发布并实施。

·3·

河北省地方标准

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总则

DB13/T396-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要求和建设目标。本标准适用于不同旱作农业类型区。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B13/T397-1999旱作农业区划与主体技术

DB13/T398.1-1999坡改梯田与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DB13/T398.2-1999旱作农区集雨水窖技术规范

DB13/T398.3-1999旱地作物丰产沟、丰产坑耕作技术规程

DB13/T398.4-1999旱地培肥改土技术规程

DB13/T398.5-1999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规程DB13/T368.6-1999抗旱耐旱作物品种的布局

DB13/T398.7-1999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DB13/T398.8-1999旱地花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3/T398.9-1999旱地小麦机械沟播栽培技术规程

DB13/T398.10-1999旱地地膜小麦机械穴播栽培技术规程DB13/T398.11-1999早地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DB13/T398.12-1999抗旱、保水化学制剂应用技术规程DB13/T399-1999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的管理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旱地

没有地下、地上灌溉水源条件,完全靠自然降水进行生产的农用耕地。

3.2半旱地

没有可靠灌溉水源条件,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生产的农用耕地。

河北省技术监督局1999-04-01批准1999-04-01实施

DB13/T396-1999

3.3肥旱地

平原区地力六级以上,山地丘陵区地力七级以上。

3.4薄旱地

平原区地力六级以下,山地丘陵区地力七级以下。

3.5旱作农业

在旱地、半旱地农田,通过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和耕作技术改造,创造适于农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的立地条件和协调作物适生环境,达到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农业生产过程。

3.6旱作农业工程

为发展旱作农业,统筹人、财、物的投入而组织实施的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和耕作技术改造的系统工程。

3.7旱作基本农田

在旱作耕地中,通过应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使正常自然降水保蓄率达到80%以上,毫米降水粮食生产效率稳定达到7.5kg/hm2(0.5公斤/亩)以上的早作农田。

3.8生物埂

在坡改梯田、水平梯田建设和旱耕地改造过程中,田埂上种植的用于固埂和防治风蚀、水蚀,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草本、木本植物。

4总体思路

4.1指导思想

通过生物、工程、农艺、农机、高新技术五措并举,蓄水、保水、节水、管水、用水五水并重,山、水、林、田、路五字统筹,达到蓄住天降水,保住土中墒,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实现干旱农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4.2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是涉及农机与农艺、工程与生物、技术与管理多门类技术的系统工程,

文档评论(0)

文档下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