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孟子》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01《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02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030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0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04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0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01提出来?02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所欲甚于生舍生取义()正面所恶甚于死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人皆有贤者能勿丧正面嗟来之食行道之人乞人反面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本心对比论证论证对比鱼熊掌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论点比喻论证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写作特点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2.善用比喻。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3.善用对比。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一轮复习83练目录.docx
- 下水道疏通工人培训课件.pptx
- 国有企业党委书记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四个带头).docx VIP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重点解读.pptx VIP
- 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四个带头).docx VIP
- 领导干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四个带头).docx VIP
- 2025届河北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计划安排 课件.pptx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解读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2 No Rules,No Order单元小测(含解析).docx VIP
-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小说叙事艺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