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孟子公孙丑上》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太申》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3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恶辱而居A不仁B是犹恶湿C而居下也D如恶之E莫如F贵德而尊士。
3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治其国家”与“欲治其国者”(《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
B.“由是观之”与“自是者不彰”(《老子》)两句中的“是”字含义相同。
C.“贼其君者也”与“贼爱其身,不爱人”(《墨子》)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
D.“不足以事父母”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武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虽可以称霸,但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而用道德来实行仁义却可以使天下归心,不必凭借强大国力。
B.在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去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C.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进而强调以“不忍人之政”来治理天下,就如“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D.孟子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37.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无敌于天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33.BDE34.B35.D36.(1)用武力使人服从(征服人),人家不是心中诚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用道德使人服从(征服人)的,人家才会内心高兴而真诚归服。
(2)这不是用来和孩子的父母结交的,不是用来在同乡中博取名誉的,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37.①治理天下以德服人,施行仁政。
②修明政治法律制度。
③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
④按井田制出人力助耕公田,就不必再交田税。
【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就好像讨厌湿却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不如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
第一个“而”字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连接“恶辱”和“居不仁”,中间不能断开,故第一处断在B处;
“是……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且“恶湿而居下”与前文“恶辱而居不仁”句式结构一致,中间不能断开,故第二处应在D处断开;
“之”是代词,是“恶”的宾语,应在“之”后断开,故第三处应在E处断开。
故在BDE三处断句。
3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治”,都是“治理”的意思。句意:能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B.“含义相同”错。“是”,代词,这、此/认为正确。句意:由此看来。/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显明。
C.“贼”,损害、伤害/盗贼。句意:是损害君主的人。/盗贼只爱他自己,不爱别人。
D.“事”,侍奉/做事。句意: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故选B。
35.本题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