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语文
2025.0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摘编自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二:
有趣的是,《新生》杂志其实并未在历史上真正出现过,创办刊物是鲁迅从仙台回到东京,“弃医从文”后进行文艺活动的第一次尝试,该计划因为“若干担当文字的人”与“资本”先后失去着落最终流产——“这就是我们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尽管后来鲁迅预备发表在《新生》上的文章均借着《河南》与《域外小说集》得到了问世的机会,但《新生》本身仍然是一个在实践上失败了的事件,并非历史上真实存在之物。而正是这个只能出现在回忆中的理念性的东西,却获得了最接近历史叙事法的叙述:在一连串虚化的所指中,得到了具体明确的命名。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鲁迅其人日甚一日的过分熟知,使得《新生》被视为实证材料,在研究者的视域中与隐匿在虚化写法后的其他历史信息并无二致。但这种“实证”,其事实基础在于鲁迅借《河南》与《域外小说集》发表出版,后来辑入《坟》的诸篇文章,而并非《新生》本身。作为文艺刊物的《新生》实际上只是一个指称,是史料库里的一条存目,并不对应任何真实的,物理性的实物。因此,《新生》相对于其他被模糊掉的历史信息,是一种明显的异质性的存在,它在文本的形式结构上提示了叙事中实名与虚化的倒错。
这种倒错首先关联着自叙性写作在文学家那里的意味。在由回忆连缀起来的叙事中,当鲁迅征用“过去”说明“当下”(《呐喊》的写作)时,“过去”的全部价值在于从中抽象出的一种审美意义,而非历史编年中的客观存在。这种审美意义为“当下”所规定,是“过去”在写作主体的当下语境中的折射。《新生》在《自序》中出现,正是对这种审美意义的强调:相对于历史的“真实”,《新生》的失败留下的绵延心情才是真正值得作家“记念”与书写的。而那种很难用确切语汇表述与概括的心情,也只有在讲述《新生》的筹办与流产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体贴。只有经由叙事,情感才能随事赋形,获得完整的表达。
小说集《呐喊》作为“听将令”的产物,必然要求一种集体性的,宏观指向的话语或题旨:当新文化运动尘埃落定,作为主要参与者的鲁迅在1922年底的追忆就不能不与历史发生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新生》的被实名与其他历史信息(年代,地址)的被虚化,不如说是作者在宏大历史中对私人话语的有意保留和凸显。一方面,以“新”自谓的新文化运动,其文艺启蒙的逻辑在鲁迅这里被提前至日本时期,作为忆“旧”的对象,体现为规模十分有限的共同体以及短暂且最终失败的文艺活动,另一方面,《新生》在真实历史中的缺席,也使它免于同某种固定的,集体化的意识形态意义发生关联。讨论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对名词的设计和安排时,罗兰·巴尔特认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docx
- 2025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分析与参考范文2篇:像农民一样“耕种”.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