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VIP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次弋阳

(唐)权德舆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①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②,点作孤灯照洞房。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①葛溪:今江西省戈阳县。②新火:古代风俗每年清明节前一日或前二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至清明节重新生火,是为新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诗写诗人漂泊他乡,因想到故乡的葛溪上桐花在水面漂流的美景而悲叹。

B.王诗写诗人在清明节却没有花和酒,贫穷让自己的处境像一个野僧般萧瑟。

C.两首诗都写是清明节,氛围都较为消冷萧瑟,但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D.权诗借景抒发动人之情,王诗借事抒发隽永之感,有较鲜明唐宋诗之别。

2.两首诗都提到清明节的“新火”风俗,但却借此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晚,遂集南楼。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轮奂高寒,甲于湖外,下临南市,邑屋鳞差①。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②。向在桂林时,默数九年之间九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不胜漂泊之叹,尝作一赋以自广。及徙成都,两秋皆略见月。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去年尝题数语于大慈楼上,今年又忽至此。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然余以病丐骸骨③,傥④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节选自范成大《吴船录》,有删改)

[注释]①鳞差:犹鳞次,这里指房屋离低不一。②修:效仿;南楼故事指晋庚亮在南楼欢宴宾客之事,南楼景色优美,宴饮风雅尽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是庚亮说的话。③丐骸骨:官员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词。④傥:同“倘”,如果。

[乙]

鄂州南楼①

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②垂钓手,武昌鱼③好便淹留。④

[注释]①范成大,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4年,范成大自四川东归,八月中秋前一天到达鄂州,中秋夜,受当地官吏招待同游南楼而作此诗。②鲈乡:作者故乡苏州一带。此处用了典故,晋朝张翰在洛阳做官,想到家乡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③武昌鱼:吴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上书,引用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④淹留:停留,久留。

3.甲文相关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B.月色奇甚奇山异水(《与朱元思书》)

C.其间相去或万里久而不去(《卖油翁》)

D.然余以病丐骸骨不以疾也(《三峡》)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

(2)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轮奂高寒”,突出南楼高大美观,气势恢宏;“甲于湖外”是作者对南楼的夸赞,认为它在荆湖一带的建筑中首屈一指,无人能及。

B.甲文中“带月荷锄”化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作者真实记录了晨起而作、戴月而归的田园生活。

C.乙诗颔联写登楼所见自然风光,前一句化用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情”“无语”,用拟人的手法加重感彩。

D.乙诗颈联写鄂州城市和江面的夜景。“三更市”表明夜市营业时间之久;舟来“万里”、“旌旗”高插,则突出了江面热闹非凡之态。

6.“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一句是如何表现“月色奇甚”这一特点的?请作简要分析。

7.比较下面两个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它们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8.苏轼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范成大是否能称之为苏轼笔下的“闲人”?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

阅读《生命永恒的香味》,回答小题。

生命永恒的香味

马德

①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因此,读书能让生命散发永恒的香味。

②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晴到朝晖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