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附录2:

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01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02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03护理评估04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05对疼痛的耐受程度。06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07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08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09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01观察02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03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04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05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06艾灸注意事项0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02护理评估03施灸的皮肤情况。04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05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06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01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剂量。02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0304拔火罐注意事项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052.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禁用。3.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5.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6.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否则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01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03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02刮痧注意事项遵医嘱实施刮痧治疗,根据部位选择适宜的刮痧用具。护理评估评估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体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肤瘀斑、水泡、疤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禁止刮痧。评估患者证候表现,遵医嘱辨证选择刮痧油及刮痧方向。评估患者耐受能力,确定手法轻重。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室温保持在22~24℃,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紫色痧点为宜,但不强求出痧,禁用暴力。刮痧时不可过饥过饱,宜饭后1~2小时后刮痧。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的力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时间不宜太长。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者,宜从下往上刮。刮痧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痧,应立即停止,迅速让其平卧,饮一杯糖盐水,报告医师配合处理。治疗后:刮痧部位可出现痧点或瘀斑为出痧,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属正常现象。刮痧后局部注意保暖,多喝热水,避风寒,3小时内避免洗浴。告知操作中: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操作前:刮痧时局部可有疼痛、灼热感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