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2分)学校拟开展“品味诗情,寻觅诗性”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感知诗韵滋养心灵
1.(8分)阅读回答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诗歌于有限的篇幅里传递无限的可能。人类栖息于广mào()天地,更需要濡养灵魂,构筑精神家园。我们A要热爱“近处的人”,B要想象“远处的人”,因此,便有了诗。诗歌对人的重要性,它使怯懦者振作,使退缩者奋起,令人有勇气于miǎo()茫中求索希望,于萧索中探寻生机。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2分)
①濡养
②怯懦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广mào
②miǎo茫
(3)结合语境,选出文段①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根深蒂固
B.不言而喻
C.与日俱增
(4)请补充文中A、B处的关联词语。(2分)
A.
B.
任务二:寻章摘句品味诗情
2.(8分)默写。
读遍天下诗书,尽赏四时美景,品味人间真情。诗意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①,②,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的四季美景;是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勾勒的宁静世界;是秦观在《行香子》中“树绕村庄,④”呈现的田园风光……人间美景,尽收眼底。诗意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⑥”流露的心酸和悲凉;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⑦。”诉说的美好祝福;是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⑧”抒发的兄弟分离之苦。
任务三:字斟句酌诗歌创作
3.(6分)学校初三年级同学进行诗歌创作,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1)以下哪个不适合作为诗歌创作时需要查阅的内容(1分)
A.诗歌的写作方法
B.诗歌抒情方式
C.诗歌的朗诵技巧
D.诗歌的意象
(2)创写诗歌(3分)
三行诗,指三行内、一般不超过30字的诗的微型诗。请你参考示例,用诗歌的形式赞你身边的某类人,注意符合人物身份事迹。
参考示例:
一位严厉的法官
在冰冷的诉讼之中
他脸上绽出春天
你的创作:
(3)小语认为,现在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完全可以使用AI创作诗歌。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4分)
4.(4分)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2分)
5.(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①壬戌秋,八月既望①,予至杭,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②,类屏障然。……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③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北京二中八年级(上)期末语文(阅读)试题(教师版).docx
- 江苏省苏州市六区统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docx
-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