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床研究常用设计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重复原则重复(replication)也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之一。重复原则是指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确保研究结果的重现性,具体包括:①同一研究对象的重复观察是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度。例如,在测量血压时,一般对同一研究对象测量3次,以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观察值。②多个研究对象的重复观察,避免把个别情况误认为普遍情况,把偶然或巧合的现象当作必然的规律,通过一定样本量(Samplesize)的重复,使结果具有稳定性,使假设检验达到预定的目的。(计算样本量)第三节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nilzedcontrolledtrial,RCT)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的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衡量和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模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模式示意图试验效应期合格的研究对象自愿加入的合格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试验组对照组阳性结果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阴性结果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长期以来有争议的治疗方案的疗效;明确一些有效治疗方案、药物等。在特定的条件下,可用于病因学研究非临床试验的系统工程四、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缺点优点组间可比性好。02防止选择性偏倚。01高质量的单个RCT,可成为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源。05研究对象的诊断确切。03盲法衡量和分析结果,结果更真实、可靠。04随机对照试验比较费时,人力与财力支付较大。01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外在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局限。02安慰剂不恰当的应用、对照组措施选择不当,或让受试对象暴露于某种有害致病危险因子,则会违背医德的原则。03缺点:有些研究不适于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如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的比较)。对难治性疾病有特效或疗效明显的方法或药物,仅用大样本CCT而不一定使用RCT就能说明问题。0102五、特殊类型的随机对照试验单个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numberofonerandomizedcontroltrial)03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andomizedcontroltrial)04非等量随机对照试验(unequalrandomizationcontroltrial)01组群随机对照试验(clusterrandomizedcontroltrial)02第四节其它常用临床研究设计方案两组受试对象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其间采用互相交换处理措施的方法,最后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模式示意图阳性结果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阴性结果试验效应期自愿加入的合格的研究对象随机或非随机分配试验组对照组试验效应期对照组试验组洗脱期交叉适用于治疗性试验,特别适合于症状或体征反复出现的慢性疾病。应用实例为了观察中药复方生脉口服液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效应,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用心脏微阻抗图评价短期服用生脉口服液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效应。当时采用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入选病例40例,其中男35例,女5例,平均年龄(57.52士10.78)岁,其中慢性稳定型心绞痛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1例,心功能Ⅱ级37例。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服1号药,乙组服2号药。1号药是生脉口服液:每10ml/支相当生药人参、麦冬、五味子各5.5g;2号药是安慰剂,由焦糖液配制而成。生脉口服液与安慰剂口服液均由统一的中药厂生产,外观相同,10ml/支。所有患者均停用心血管系统药物7天,再进入试验。第一阶段甲组服1号药,乙组服2号药,连续服用20天,停药洗脱期10天。然后进入第二阶段,此时甲组服2号药,乙组服1号药,同样连续服用20天。治疗前后均进行相关检测,研究结果发现生脉口服液可改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而安慰剂口服液无此作用。二、队列研究(cohortstudy)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被观察的人群按其自身是否暴露于可能的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自然形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研究者对观察人群的暴露因素,既不能随机分配,也不能加以控制。随访一段时期或数年后,分别确定两个群体中发生目标疾病的病例或某种不良反应的例数,并对其差别进行比较。(一)队列研究的设计模式队列研究根据观察时间顺序分为根据被观察人群的不同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历史性)队列研究同群体队列研究与不同群体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模式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模式示意图(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