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程导言课程目标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常见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方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课程内容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结构、分类、生长繁殖、致病机理、免疫防御、抗感染治疗等。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微生物是一类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分类根据结构、功能、代谢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细菌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保护细菌,维持细胞形状,抵抗渗透压。核质包含细菌的遗传物质,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鞭毛帮助细菌运动,寻找营养物质。荚膜保护细菌,防止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生长和繁殖1营养物质细菌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进行生长。2温度大多数细菌在37℃左右生长良好,称为最适生长温度。3pH值多数细菌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生长良好。4氧气根据对氧气的需求,细菌可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5繁殖细菌主要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速度很快,每20分钟可以繁殖一代。细菌的耐药性1耐药机制细菌可以通过改变药物靶位、产生酶降解药物、改变药物进入细胞的通道等机制产生耐药性。2耐药传播耐药基因可以通过细菌之间、细菌和人之间的传播,导致耐药性加剧。3耐药防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感染防控,减少耐药细菌的传播。病毒的结构和分类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分类根据核酸类型、结构、宿主范围等特征进行分类。病毒的复制周期1吸附病毒通过其表面蛋白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2侵入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脱去外壳,释放核酸。3复制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4组装新合成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5释放新的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感染新的细胞。真菌的特点和分类1真核生物真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2异养生物真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吸收有机物质。3分类根据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真菌性感染的类型皮肤癣菌病如足癣、体癣、头癣等。念珠菌病如鹅口疮、阴道念珠菌病等。曲霉菌病如肺曲霉菌病、脑曲霉菌病等。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方式原生动物如疟原虫、阿米巴等。蠕虫如蛔虫、蛲虫、血吸虫等。节肢动物如螨虫、虱子等。感染方式通过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人体。人体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共生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如肠道菌群。益生菌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可以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抑制有害菌等。病原菌能引起人体疾病的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引发感染。感染的致病机理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机制1非特异性免疫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包括皮肤、黏膜、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等。2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对曾经感染过的病原体产生记忆,下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症状和诊断链球菌感染如咽喉炎、猩红热等。结核杆菌感染如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肺炎球菌感染如肺炎、脑膜炎等。常见病毒性疾病的症状和诊断1流感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2麻疹发热、皮疹、咳嗽、流涕等。3乙型肝炎黄疸、乏力、食欲减退等。4艾滋病免疫缺陷,易患机会性感染。常见真菌性疾病的症状和诊断皮肤癣菌病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脱屑等症状,常伴有瘙痒。念珠菌病口腔出现白色斑块,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曲霉菌病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肺部感染。寄生虫感染的症状和诊断疟疾发热、寒战、盗汗等症状。蛔虫病腹痛、食欲减退、呕吐等症状。血吸虫病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症状。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理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或杀灭细菌。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的复制或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抗真菌药物抑制真菌的生长或杀灭真菌。抗寄生虫药物杀灭或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规范用药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2合理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剂量。3足量疗程保证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杀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的水平。4控制滥用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感染预防的基本措施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定期消毒。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感染控制措施手卫生、隔离、环境消毒等。预防和控制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