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概述辨证纲要.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愈:传变:亡阳:五、预后太阳少阳→阳明三阴(以少阴多见:表→里)太阳为六经之藩篱,与各经皆有联系,传变与否取决于邪正盛衰、治疗及时与当否,但以脉证为凭.治疗得当,汗出邪退第5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目的要求:掌握太阳病的提纲与分型;熟悉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第6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教学内容:太阳病提纲;太阳病分型:中风、伤寒、温病;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辨太阳病传与不传.第7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原文】一、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词解】⒈头项强痛:⒉恶寒:恶(wǔ)寒,即怕冷。强(jiāng),不柔和,有拘紧感。头项强痛,即头项部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第8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太阳病病因脉浮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舒恶寒←风寒外束,阳气被遏←正气抗邪于外←风寒袭表(定位:在表)(定性)(定位:在太阳)恶寒特点以自觉症状为主表邪不去,恶寒不罢每与发热并见,寒罢热退“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未解”.【分析】第9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证一脉同时出现,方可诊断为太阳病;任何一症单独出现都不一定是太阳表证。风寒袭表,经气不利卫阳被遏,正气抗邪二证一脉,反应了太阳病本质特征:最具诊断意义太阳病提纲证恶寒头项强痛脉浮太阳病↓↓↓第10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复习思考:仅凭恶寒一证,能否诊断为表证?第11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⒈太阳中风证脉证【原文】二、太阳病分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⑴,脉缓⑵者,名为中风⑶。(2)【词语解释】⑴恶风:⑵脉缓:⑶中风:中(zhòng)风,指外感风寒之邪所引起的表证。指脉象柔缓而不急紧,非怠慢迟缓之意。为恶寒之轻者,即遇风则恶,无风则安然。第12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太阳病症候风寒袭表←阳气外浮,正邪相争发热汗出←卫外不固,营阴失守恶风←卫阳被遏,外卫不固脉缓←卫被邪伤,营阴不足宽柔和缓【分析】病因:恶风:恶寒:当风则恶,若居于密室或帷帐中,则坦然自得.虽不当风,亦啬啬然恶也,甚至向火覆被仍不得缓解.两者乃程度轻重之异,很难截然分开,常“恶风寒”并称。+提纲证头项强痛中风证(中风)浮第13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太阳病”含义⑴病因概念:感受风寒之邪;⑵为省文笔法:省略提纲证.病理特点:临床特点:初起即见发热,但体温不高,怕冷不甚而恶风,汗自出。感受风寒,卫气受伤,营阴失守释疑:本条所列脉证,以汗出最重要。第14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原文】【词语解释】⒉太阳伤寒证脉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⑴者,名为伤寒⑵。(3)⑴脉阴阳俱紧:⑵伤寒:阴阳指部位,即寸关尺三部。紧与缓相对,乃脉来紧束、紧张之象。阴阳俱紧,指三部脉都见紧象。证名,属狭义伤寒,即感受风寒之邪.第15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太阳病病因:症候【分析】寒邪袭表已发热←卫阳能及时与邪交争←卫阳被遏未及与邪相争必恶寒←卫阳被遏,温煦失职不论发热与否,必见恶寒体痛←寒邪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呕逆←表邪闭郁,胃气上逆未发热脉阴阳俱紧←寒邪束表浮紧与感邪轻重有关(伤寒)+提纲证头项强痛主寒,痛第16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释疑:辨证要点:以无汗出,恶寒发热,体痛,脉浮紧为辨证要点;临床特点:恶寒甚,发热迟,热度高,无汗出(皮肤干热);病理特点: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表气闭实)“太阳病”含义(同第2条);本条原文未言汗出与否,究竟伤寒有无汗出?反证法:中风自汗出,脉缓(风泄)伤寒无汗出,脉紧(寒闭)从病机推论:营阴郁滞原文35条云:“无汗而喘”→无汗出第17页,共2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关于中风与伤寒:汗出与否脉缓或紧辩证要点名称:释疑:辩证:“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而知受。”--钱天来命名不在风、寒之病因,而在于脉证的特点中风伤寒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