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ord
PAGE
PAGE1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设计
1、石壕吏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写景、定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体会自然风光、名胜佳处各具独特美景。
教学设想
1.《石壕吏》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夤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引导学生体会诗篇叙述故事始末、记叙人物语言的表现力量,体会诗篇的社会意义和融合于叙述之中的诗人的感情。
2.其余四首诗都属抒情诗的范畴。这四首诗分别以恰当写作方法写景、写物,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抒发了诗人特定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各首诗具体描写的表现力量,体会诗人的感情。
本课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石壕吏》,一课时;《敕勒歌》、《秋浦歌》,一课时;《晓出净慈寺送田子方》、《钱塘湖春行》,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差吏夤夜捉人的凶残,老妇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惨,诗篇社会意义的深刻,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赞美古代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引出将教学的反映战乱中人民苦难的《石壕吏》(板书诗题)。
2.结合解释①简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情况。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9)。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127;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负荷着时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贴得更紧。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学生参看解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4.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读音准确,读出节奏。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
(1)指定学生朗读第1段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第1段第一句在诗篇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暮投石壕村”,由诗人投宿地点,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表明诗人目击耳闻了故事的始末(板书:目击耳闻)。
②哪一句是关键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有吏夜捉人”是诗篇的关键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经表明差吏强抓老百姓当兵;前面又加上一个“夜”字,更表明差吏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来搞突然袭击,凶狠残酷。这一句揭开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展开(板书:凶残夜捉揭开故事序幕)。
③三、四句表明了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表明差吏夜间抓人,连老翁也一样抓走,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老翁夜间一闻捶门声音,就顾不得年迈体衰、腿脚不灵,赶紧爬墙逃走,而由老妇出门应付。这深刻地揭示出战祸连绵、差吏残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揭示了老妇一家悲惨遭遇的社会环境。
(2)指定学生朗读2、3段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段。
①第2段两句诗的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127;在这两段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这两句诗统领着第3127;段老妇苦啼申诉的记叙(板书:苦啼申诉)。课本编者把这两句诗独立成段,也是意在强调吏之怒、妇啼之苦和统领后文的作用。
②第3段只是叙述了老妇的苦啼申诉。127;差吏是在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差吏决不是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这里是实写老妇的苦啼申诉,虚写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实现虚,在老妇苦啼申诉的几层意思之间暗含着差吏的怒呼咆哮。
③老妇的苦啼申诉包含几层意思?从中体现着什么样的进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妇的苦啼申诉包含三层意思,从中体现着老妇不断苦啼申诉,差吏不断怒呼咆哮的进程。
④第一层申诉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车理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正确.docx
- 甲流的症状和表现(2)PPT课件.pptx VIP
- 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用户操作手册20241110(升级版).pdf VIP
- 80吨吊车性能表(XCT80L5技术规格书).docx
- 螺旋弹簧触指的介绍.ppt
- 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对照”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及整改措施).docx VIP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4版黄丽亚课后参考答案.doc
-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pdf VIP
- GJB2749A-2009 军事计量测量标准建立与保持通用要求.pdf
-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