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不自量力成语.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自量力成语

不自量力成语

不自量力成语1

【成语】:不自量力

【拼音】:bùzìliànglì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相处。一年,息国为了一件小事,和郑国闹翻。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就召集大臣来商议。有的说:陛下和郑国国王同姓,不要轻易动武。有的说:我们的威望是不是比郑国高?还有的说:我们的力量是不是比郑国强?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他下令要全体兵向郑国发起袭击。郑国立刻出兵迎战。最后,息国兵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不自量力就是不衡量自己的实力而轻举妄动。息国正是犯了这个错误而遭失败。不自量力成语2

不自量力的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不自量力的材料

【注音】bùzìliànglì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近义词】螳臂挡车、蚍蜉憾树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年代】古代

【例句】战争初期,欧洲的大多数军事家认为日本不自量力,然而结果与他们的预料相反,日本打败了俄国。

不自量力的点评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量力而行。不自量力,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失败到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小朋友们,要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自大,要踏实的去做好每一件事哦!不自量力成语3

量:估量,估计。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源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春秋时期,在现在的河南省内有两个很小的诸侯国,一个叫郑国,一个叫息国。公元前712年,力量弱小的息国竟发动战争,进攻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要比它强得多的郑国,结果被郑国打得大败。

当时,一些有见识的`人由此看出息国将要灭亡了。他们指出: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能不能达到,三不同邻近的国家搞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明白,五不明辨罪过和责任究竟在谁。犯了这五条不应该犯的错误,那么遭到失败不是十分自然的吗?果然,没过多久,息国就被楚国吞并了。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把“不量力”改成“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现使用此语,多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不自量力成语4

“不自量力”这则成语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不自量力成语5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释义:“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故事: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